脑血栓防治的“五大误区”
(2010-06-11 08:50:19)
标签:
养生保健脑血栓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
分类: 健康小常识 |
脑血栓防治的“五大误区”
误区1 脑血栓根本预防不了
脑血栓的特点有“四高”,即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不少人对他的预防没有信心,从那些长年坚持吃素、过却仍然遭遇脑梗的人来看,“预防”似乎也没有用处。更有些老年人觉得,“我一直坚持吃阿司匹林,怎么也会卒中呢?”
实际上,大量国际临床研究显示,与脑血栓密切相关的是胆固醇水平,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升高,卒中风险就会增加,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0%,脑血栓风险就降低15.6%。在抗血小板治疗、降压等治疗基础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可以使患者有更多的获益。他汀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十分出色,目前被认为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在国内国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误区2 定期输液降低学粘稠度就能防脑血栓
在我国北方患者中,秋冬季最突出的现象就是老年人排着队到医院输液,有的还一次输两瓶,觉得这样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脑血栓、心梗风险。
实际上,这个观念是危害很大的。首先,血粘度化验本身就缺少科学性,如今在很多大医院已经被废弃,用血黏度作为脑血栓检测指标缺乏依据。其次,预防脑血栓是一场“持久战”,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而定期输液只是突击行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内壁慢慢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被阻塞住。这些斑块正是一个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急性脑梗、心梗。拆除炸弹,需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跟预防脑血栓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密不可分,是一个长期过程。
误区3 吃素食、多运动就能预防脑血栓
不少人把胆固醇异常看作是多吃少动带来的“富贵病”。
专家指出,胆固醇异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病。他虽然与饮食运动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只要忌口、多运动就能解决的。
在导致脑血栓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不可改变。在可以改变的因素中,引起严重危害的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此外,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吸烟习惯也是导致胆固醇沉积、诱发脑血栓的重要因素。
很多体重较轻的瘦人与严格素食者以为自己绝不会发生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问题,其实,只要他有上述危险因素,都可能因此出现脑血栓。
误区4 体检化验单“箭头”正常就不会的脑血栓
很多遭遇过“小中风”的患者常感到迷惑:“我的体检化验单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显示异常的箭头,为什么我就出现脑血栓、心梗了呢?”
专家指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一般人群和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脑血栓、心梗的患者,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他们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要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即“坏”胆固醇需低于80㎎/dl或者2.1mmol/L。
重点人群,即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和肥胖、有黄色瘤、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的胆固醇指标也不能仅仅参考化验单上“不高于3mmol/L”这一指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此类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
误区5 保健品或中药可预防脑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