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赖小子副导演《盲井》王宝强鹿特丹娱乐 |
http://www.mindmeters.com/upfile/2006107194532292.jpg
感觉离电影越来越远了,先前的那种激情一下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疲惫和落寞。漂泊在外的人每逢时节总会很想家,端午节晚上一个人静静的看着《赖小子》,看着那个熟悉的小县城和记忆中那段十分酷似的残酷青春……
一直很喜欢《赖小子》,它不艺术,甚至很粗糙,它直面了家乡三个小混混最残酷的青春与逃亡。看过《赖小子》的人或许不多,因为在主旋律盛行的今天,某种意义上讲,这样一部非同寻常表现青春残酷性的电影注定只能在地下流传。它画面很脏,几乎不见阳光,随处可见灰蒙蒙的公路,卡车呼啸而过,黑漆漆的煤堆,很脏的小河,灰黑色的天空,肮脏的饭馆,廉价的色情服务……这些看似刻意的修饰,其实都是最本真的写实。
两年前和两年后看《赖小子》完全是两种感觉,这次重看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沉重。或许有人会说:装什么深沉,有那么沉重吗?惭愧!不敢!深沉只属于高雅,我不过对片中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发点感慨罢了,同样很本真。
如果你看过《盲井》,并且喜欢,那么我坚信,你同样也会喜欢上《赖小子》。《赖小子》在06年第35届鹿特丹电影节一举夺得“最佳影片金老虎奖”,但在今天看来,显然《盲井》要出名的多,因为在“人气王”王宝强的成名史上,《盲井》是浓重的一笔。突然有个想法,如果当年让王宝强出演《赖小子》,能否更残酷、更悲壮?
因为是老乡,与导演韩杰有过数面之缘。有一次谈论起《赖小子》时,韩杰导演讲,影片来源于他儿时的记忆,在写剧本前,他特意回到山西老家看望了男主角“喜平”的原型人物,而如今的“喜平”已经过着平淡的生活,昔日出生入死的兄弟彼此早已失去了来往。扮演男主角“喜平”的孩子是一个曾进过看守所的犯罪少年。他是电影开机前三天导演从县城网吧里找来的,他的出演是对影片最生动最有质感的诠释。
《赖小子》中喜平的扮演者,这个被导演从网吧里找来的孩子,直到现在我依然叫不上他的名字,他和当年《盲井》中的王宝强一样,都不是专业的演员,都长的都不好看,都说不了标准普通话,都一样普通。不过也正是这么多“都”,才让影片呈现出了一种真实的质感。所以无论是让王宝强出演《赖小子》,还是让“喜平”出演《盲井》,他们都一样本真,一样地道。
《Walking on the Wild Side》,是《赖小子》的英文片名,翻译成中文大意是:走在愤怒的边缘。因为青春,所以愤怒;因为愤怒,所以残酷;因为残酷,所以逃亡……这应该就是《赖小子》了。
他们是“喜平”、“二宝”、“流流”三个北方小县城里的混混
手中的枪举起了,枪声响了,兄弟情义刹时全无,血色青春……
快乐的奔跑,青春的放荡不拘
乌烟瘴气的生活,不可靠的兄弟情和一个不知所措的女孩
http://www.53zjg.com/UploadFiles/2006-10/200610288105585331.jpg
2002年独立完成短片毕业作品《过年》(故事片/DV/22分钟),参展2003年釜山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获得首届国际DV论坛专业组最佳故事片奖,曾获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生组最佳故事片奖。
《世界》2004年,副导演
《三峡好人》2006年,副导演
《无用》2007年,副导演
首部编导长片电影是《赖小子》,英文名称:WALKING ON THE WILD SIDE
出品时间:2006 出品公司:西河制作(香港) 小卢米艾尔电影公司(法国)
该片获得:
2006年第3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
2006年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数码竞赛片最佳影片银奖
2006年第 8届台北电影节竞赛片
2006年第 8 届印度新德里国际电影节竞赛片
2006年第25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竞赛片
2006年第7届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竞赛片
2007年第1届首尔国际数字电影节竞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