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私立学校原委走读安闲肚子疼 |
分类: 教育随笔:约谈 |
约谈32
图文/韦步峰
照片编号:IMG_20210429_120016(午餐中的学生)
“这种情况,我之前的学生也曾有过,”我接口说道,“去年,就是我刚送走的2016级,有一个姓包的男生,块头很大。当初是我们家一名退休的女教师介绍来的。她介绍的时候,只说是她的邻居,关系不错,希望我能收留。我一看这学生的派头就知道了大概原委,肯定是在别处待不下去,不得已才转入我这里的……”
眼见小李的爸爸表情有些异样,我便话题一转:“老李,你有所不知。这几年,我这里的生源很成问题——周围私立、公立的学校可谓鳞次栉比,在原本就很吃紧的状况下,前几年为了搞活住房市场,在东边不远处又新建了‘亚沙城初中’。从此我们这里招生的困难程度就如同雪上加霜。原本从小学三年级就有不少学生跑到私立学校,到五年级毕业本已捉襟见肘,但就这点人,升初中的时候,还有好多去处。先是大多数人(差不多有三分之二)拖亲赖友找关系,弄虚作假办假购房合同跑到亚沙城初中;还有一些自恃学习成绩还可以,想有更好的发展的,削尖脑袋去挤私立的中英文学校,一番考试下来,成绩好的被录取,没被录取的学生又被另一所私立美宝学校几乎一网打尽,剩下为数不多漏网的,不是去了你儿子曾待过的也是私立的英才实验学校,就是被公立的育才中学和新元中学瓜分。最后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是家长年岁比较大,懒得跟年轻的学生家长们的风,就是家庭条件困难,甚至孩子本身有这样那样的残疾,就近读书毕竟能节省一点开支。而这些学生,普遍学习成绩都不理想(像我亲自带了四年的2016级的情况毕竟少之又少),整体考试成绩当然不理想,于是发生恶性循环:学生数越来越少;而且还有另一个致命的伤害,我们学校的不少年富力强,能钻能蹦的教师,接二连三地被市局借调到市里的公立学校,所剩也基本除了家在本地不愿意挪地方,就是图安闲——学生数少,教学压力当然就小——而滞留此地。
“我这学校,外界口杯并不好。当然原因很多,在此不必计较,我的意思是说,能来我这里的,基本都是退无可退的学生。别的学校不要了,总得找地方念书,于是家长就又拖亲赖友让孩子打道回府——像老李你这样一个外乡人舍近求远跑来的,少之又少——而我这人,就喜欢学生数量多,凡是想来的,我照单全收。
“接着说那姓包的学生。果不出我所料,他身上的毛病太多了,插班之后,几乎每天都因为违反记录被同学举报,也几乎每天到我的办公桌前挨训。不过说也奇怪,他很快就在这里住下了。后来开家长会,他的妈妈特意找到我,告诉我一件很奇怪的事。说他在之前的几所学校读书,隔三差五,就得接回家,总是说肚子疼,大概一星期能接两回。也跟你的情况差不多,家长领着孩子到处求医,就是查不出什么病。可自从到了我的班,肚子从来没有疼过,搞得姓包的学生父母一头雾水。最后,他们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就硬把这‘功劳’给按在我的头上,说是我治好了他儿子的‘病’,全家人都感激我。
“后来我分析,这可能就是因为心理导致的神经性暗示吧。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待,心理定然有压力,而有压力就想逃避,想逃避总得有个理由,于是逐渐暗示,不停地暗示,于是就有了身体的某种不适,当这种不适越来越严重,说不定就真臆想成真,还真就觉得自己有病了。目前,李X的情况,跟着包同学很相似,但所不同的是,你儿子因为不许带手机,不许抽烟而不喜欢待在这里。但自从他来到这里,所谓的压力就是我管得太严而已,不至于看什么都不顺眼的那种,肚子倒是没疼,歇斯底里倒是出现了。”
“嗯,”小李的爸爸点点头,“你说的很对,应该就是心理的问题。”
“但现在的情况,更严重了,”我说,“如今‘战火’毕竟烧起来了。如果我猜不错的话,他接下来,一定会如他妈说话,会层层加码,一个要求接着一个要求地提出来。不过,看在中考在即,也剩不多天,还是别让他在这段时间寻到彻底不读书的借口为好,你说呢?”
“唉,唉……”小李的爸爸接连叹了几口气,“以老师你的看法,这次也只能答应他走读了?”
“除此,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毕竟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冲突都到了白热化,万一得不到满足而导致全线崩塌,岂不更加不可收拾?!”
“好!看来也只能这么做了……”尽管有些不情愿,但经我这么一说,小李的爸爸也只能勉强同意。
随后,又找来小李和他的妈妈,我做了简单的交待,无非是借坡下驴,简单安抚几句,并告诫他不能因为走读而丢了学习,但凡有时间,还是要以中考为重之类的话。想来,小李也是听不进去,在他当前的意识里,只要能满足他的要求,什么条件他也能答应,至于下一步自己怎么做,在他看来,那是自己的事,别人也根本管不着。
送走了小李一家人,晚自习也快结束了。去隔壁办公室倒了一杯水,站在走廊的窗前,望着黑漆漆的夜色,心头忽然涌起一阵灰色。(待续)
2021年5月18日22:07于书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