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约谈09
标签:
隐私不负责任高中办事能力影响 |
分类: 教育随笔:约谈 |
约谈09
图文/韦步峰
照片编号:IMG_20210323_072347(晨光中盛开的玉兰花)
“他搞专修,”姜的妈妈没有回头,只挥手向自己身后一指,又继续说道,“我卖汽车配件。”
“嗯,”我点点头,“鉴于你俩目前的情况,也的确无法照顾孩子上学,只是如此一来,辛苦了你的父母。”
“嗯,确实是。”
“无论看着像还是不像,医生诊断结果明晃晃在那摆着——你们有什么打算 ,我指的是孩子。”
“嗯……”姜的妈妈沉吟片刻,似乎是在考虑该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让她去烟台吧。”
她的这决定,倒是让我始料未及。不过,站在学校层面考虑,让孩子转学到烟台,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少了负担,也有助于孩子病情的治疗。但处在学生家长层面来考虑,有些不太现实,而且由此带来的负担可想而知。
未待我做出回应,姜的妈妈继续说道:“总是待在老家,的确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之前也让她假期去烟台那边住过……”
哦,原来她的打算并不是转学,仅限于双休日和节假日。
“怎么去?”我进一步探询,“你们回来接吗?要知道,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嗯……反正她也知道怎么坐车,让她自己去就行。”
“我反对让孩子自己走,”我当即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样的决定简直是在冒险——刚开始,孩子能够按照你规划好的路线、时间往返,但时间长了,安全得不到保障,万一,我说的是万一,孩子没坐上车或者出现别的什么意外,处理起来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我想,我的担心,你们能明白。”
姜的妈妈没有言语,显然陷入了沉思,倒是她身后的姜的爸爸,此时头点得更厉害。我最直接的判断,就是他赞成我的担心。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明显又走进了死胡同。
“其实你们也是知道的,孩子在父母身边生活,有利于孩子成长。我们不必追究造成孩子抑郁的原因,但明晃晃的事实,是与之前的生活环境有关。听你这么一说,目前也无法改变生活环境,也就只能寄希望于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了。其实,我倒是觉得,也就工作而言,也并非只能在烟台找到……”
但姜的妈妈并没有接我的暗示,转而又是一阵无奈之类的表述,越发觉得此事一直徘徊的无解之中,似乎看不到一丝曙光。
“唉,”我叹口气,又瞅了一眼我面前的工作笔记,“眼看孩子越来越大了,还有两年就初中毕业了。不光眼前的病情治疗需要用心,就连她的将来也应该好好谋划一下了。作为老师,我也只能尽最大可能保证她在校期间的生活,至于其他的,也实在无能为力。更多的事,需要你俩拿主意,毕竟孩子不能总放在老家生活,她总有一天要读高中,参加工作,对吧。”
“是啊,老师,”姜的妈妈应声道,“确实愁人。”
“再愁,也得想法子解决,这事一直拖着也不是个办法。”
如果姜的父母能复婚,无疑对姜的成长有帮助,但这是人家的私事,我不便干预,这念头也只能一闪而过。而且,隐隐约约,我似乎感觉到姜的父母也并不是为解决姜的事情在想办法。他们的到来,也只是接了班主任的通知不得不来。这是一对不怎么负责任的父母,而且处理问题的能力确实有限,再谈下去也毫无结果。想到这,我打内线电话,把姜叫来了。
姜很快出现在我办公室的门口。但几天不见,她的形象大变,之前束在脑后的头发剪短、散开,做了拉直。
“什么时候把头发拉直了?”待姜走到我跟前,我问道。
“就前几天,在烟台……”姜没开口,她的妈妈急着回答,我朝她示意让孩子自己说,她才闭口不语。
“我问你话呢,”我转头继续问姜,“这是谁的主意?”
姜依旧不说话,很安静地站在我跟前。我又问了一遍,她依旧不做声。我提高了声音:“老师问你话,你不回答是什么想法。难道这样的事,很难说出口吗?还是以为父母在跟前,就用不着你出面?”
姜显然被震了一下,抬头看了我一眼,又马上低下头,用了极低的声音说了句我没听清楚的话,我只得把声调降回原来:“老师不是在责备你,只是在问你事儿呢。在你来之前,你的父母和我对你的情况谈了不少,喊你来,是为了沟通……要知道,我们沟通顺畅了,对你是有好处的,希望你积极配合,而不是消极应对。”
“去医院问诊回来,你在班上向同学公布了医生给的结果了吧?”
“嗯。”
“为什么这样做?”
“……”
“我认为这样的事,属于你的隐私,真的没必要让别人知道。现在好了,你们班所有同学都知道,就连王都受了影响,要求她妈妈也带着她去看病呢!”(待续)
2021年4月11日22:21 于书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