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02·“诗”和“远方”
标签:
诗和远方东北口音蓝莓乒乓球斜拉式钢结构桥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诗”和“远方”
图文/韦步峰
照片编号:IMG_20200803_184238
下楼的时候,下雨了。
雨点不大,但毕竟会给散步带来麻烦。更何况盛夏的天气,总是变化无常。
出了小区,我听从了妻的建议:取了各自的快递之后,改为去不远处的广场转一圈,返回的时候顺路逛一下超市。
——我本打算去南面的植物园,拍几张黄昏时植物们的风貌,说不定会有新奇的发现;但听说超市,我忽然想起家里的洗化用品所剩不多,该置办一些。
大街上的行人还在络绎,似乎并没有受到不期的雨的太多干扰。冒着零星的雨点抬头看看天,阴阴的,有多层的雨云在快速移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哗——”地来一阵,好在我和妻都带着各自的伞。
沿街摆摊的小贩们,似乎并没有撤离的意思——有几个卖西瓜的摊位,干脆连新修的人行道一并占据,支起帐篷,绝对是打算常驻的架势。
路北倒是干净,一个摊位都没有,系受了扩宽路面施工的影响。否则,原本就不太宽敞的甬道,肯定会被方兴未艾的“地摊经济”弄得琳琅满目,想要顺利通过,毕竟得费一些周章了。
“刚拉的新鲜蓝莓,便宜了啊,十块钱一斤……”
过了西面十字路口,正拐向北,脑子里还在想着那日在刚经过的那家南京包子店出来,意外地遇见了朋友,但朋友只顾走自己的路,并无觉察的情景,忽然听到这么一句,我一愣。这操着东北口音的叫卖声,因为夹杂着轻度结巴的成分,就显得太过诡异了。
——非得把“拉”的音拉得很长,不由得不令我产生怪异的联想。他的蓝莓能卖出去才怪呢,我暗自恨恨,这喊声也太不讲究了吧!
走在我身后的妻 “噗呲”笑出了声,但见我只顾朝前方徜徉,也就没再做声。
最近几年,几乎到哪都能听到东北口音。他们说话大都张嘴就来,跟爆豆子一样还不打草稿。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常令我望尘莫及。日积月累,倒也见惯不怪,反倒觉得可以跟着笑几声,可以增添一些聊天的乐趣。
紧盯着红绿灯横穿过车流如梭的主干道,迎面就是广场的世界了。
“你是看着哪个灯?”
“哪个灯都行——右手边是红色的,对面那个一定是绿色,”我耐心地解释道,“最好看着对面那个,变绿了就可以走了。”
妻总是看不懂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之前我解释过很多次,可每到路口,她还是万分小心,精力集中得令自己都感到害怕。
——这跟聪明和愚蠢没有半点关系,倒是可以归咎于遇事在意得太多。
河水很浅,许是因为天气的缘故,为了防汛而提前排放了。但水面上依然飘着很多青苔,一团、一块地,实在太影响河容。前几天下那么大的雨,都没冲干净,不知是青苔神奇还是上游太脏。想起上游有那么长一段支流的河道上建造的房屋,都嚷嚷了很久,说是要拆,但就是不见有动作,后者的可能性极大。
既然河水不宜多看,那就盯着粗壮的垂柳吧。
枝条婆娑得茂盛异常,虽没有少女般的美感,但可以揣想秀发随风舞动的诗意。
广场上的人并不多,偶有相遇,那只是三三两两。远处倒是有几个散坐着闲谈的人,还看到有人举着手电筒,在树丛里闪着并不太明亮的光——那是因为嘴太馋,在寻蝉蛹。
走不多远,便又见到那从老远就能看到的斜拉式钢结构的红色的桥了。有几次,我曾站在桥的南头等朋友,朝桥上接连望着。还要很有些随意地扭扭腰,踢踢腿,意在做出锻炼的姿态,以免引得有可能路过的熟人射来惊异的目光。
桥的这头,对我而言当属于眼前的世界;而桥的那头,尽管距离并不遥远,但在寻不见踪迹的时候,就成了远方。
想到这,我心里“咯噔”一下。
我不反对“诗和远方”的意境。依东坡先生的观点来看,“诗”能让人的精神气色丰盈华美,即便周身裹着粗布,用粗丝缠着头发。但这,也必须建立在为积累、为运用的基础之上,绝不可只取了它的外在意象而弄出些炫耀的举动,而没半天收获。于是,我想起现如今有些人,不知从哪得了想读书的灵性,明明生性不喜好,却非要摆出读书人的架势。
而“远方”,的确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可又有多少人,为了这传说中的“远方”而最终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眼前呢!
“呀,这围栏是特意设置,方便人们打乒乓球啊!”妻的感叹吓了我一跳。
“是呢,”我说,“改天咱也来打吧?”
“好啊!”出乎我的意料,妻竟然答应得很干脆。
2020年8月3日夜,于家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