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庆游(13):走济南(12)

标签:
千佛山一览亭济南城盐酸盐岩索道 |
分类: 跋山涉水_游记合集 |
走济南(12)
图文/韦步峰

[照片说明:站在千佛山山腰俯瞰济南城,几乎整个济南都尽收眼底。真不知道该慨叹千佛山的高峻,还是应该叹服济南城的庞大与雄伟。但那笼罩在半空中的阴霾,确是对登高者对严重的伤害。编号:IMG_20181004_154254]
我们沿着明显是新铺的沥青路面,继续向前走。
沿途路的两边,远离路面的地方都密密丛生着我不知名的乔木;而近处则参差着同样不知道名字的灌木。只见丛生的灌木们一律旺盛地生长,且还在努力将更多一些的枝头,朝路面斜伸出来,似乎终于探得了一处感兴趣的宝地,或者非要行大面积蔓延之能事了。亦或是受了游人纷杂的脚步声的袭扰,竭力探出脑袋来,想看个究竟。
但我记得灌木们的模样,跟我生活的小城西北方几十公里外的一处叫招虎山的风景旅游区,所栽种的同种同属。招虎山,是崂山山脉的余脉,有跟崂山相同类型的山石;而千佛山,则是泰山山脉的余脉,那千佛山上的石头,也当有跟泰山有相似之处了(此推理明显勉强,但我似乎很乐意如此不讲道理^v^)。回想一路走来所见到的那些极具情态的裸露在地表之外的碳酸盐岩,还真是饱含了太过远古的气息,既然如此,在亿万年之前千佛山一带绝对有可能是被海水所覆盖的。那么,多年前曾听到过,在千佛山上发现贝壳化石,竟然还能引起不少人的惊诧,便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了。
——或许,凡是打破人们的既定意识,诸如美和丑的分界,山和海的距离,便注定要有惊愕的情绪产生了。什么演变,什么演化,统统属于过去式,完全可以被忽略甚至被遗弃。说到底,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起主导作用的也往往还是主观意识。
沿着上山的路行不多远,又见一岔路口:一条路明显陡了起来,是上山路;另一条竟然又是下坡。妻彷徨起来,犹豫再三,想往哪里走,却始终拿不定主意。
“选右边的下坡吧。”我说。
妻立刻有些迟疑:“为什么?”
“你想啊,”我一边收起手机,一边煞有介事地说道,“我们不是已经错过一条下坡路了吗?”
“这……”妻更加疑惑了,“有关系吗?”
“上山姑且有风景,那下山的路上也未必不精彩!”
“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决定好了啊,万一走错了,耽误了去泰山可不怨我。”
我心中一禀。
看来妻的确是很想在济南多住一晚。她久不出门,冷不丁一天时间走这么多路,一定腰酸脚疼不胜疲惫。但如果真在济南耽搁时间太长,恐怕我这次的曲阜之旅就只能再次化作泡影,再提起就更遥遥无期了。
想到这,我忽然话题一转:“耽误?怎么会呢!不过,要是真耽误了,那就在济南住一晚,反正还在假期中,在那玩不是玩呢?”
“话是这么说,要是真驳了你的味儿,恐怕就不是这态度,肯定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呢!”
“哈,”我忽然笑出声来,“脸还能成了屁股?”
正说着,忽见那左边路上又陡然冒出很多人。他们一律在尽可能地竭力将脚步放缓,努力阻止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极有可能发生的被迫快速行进。而且,在他们的神色里,有的带了明显的疲倦状,有的则有说有笑,仿佛在尽情名状心中的某种快感。
妻目送这些人纷纷走过我俩身边,马上有些会意地说道:“看来你的选择是对的!”
“为何?”
“他们明显是游览完了,刚从山上下来的样子……”
“聪明!”未待她说完,我便已经挑出了大拇指。说完,不容分说,我便带着妻从右边那条略显下坡的路进发了。
还在我们刚从千佛山南门进来的时候,我就曾盯着立在距石桥不远的一块“导游图”看了一阵,别处的路没怎么记住,但建筑物明显拥挤的部分,我可是端量了很久。
“前面好像有个索道呢,”正走着,一路专心看路标的妻又忽然有些惊讶地说道,“这山也不是很高吧?”
“也就四百多米,”我解释道,“——别说四百,再低点也有人不愿意爬,出门旅游的人,并不见得所有人都喜欢远足,一时头脑发热从了别人愿,或是在游览了别的什么地方之后,体力严重透支的人,当然不在少数,来这里坐个索道上山顶,当然也算来过。”
“那,我们还是继续步行往前走吧——看样子,前面不远好像有一大片建筑,坐索道就真的是走马观花了。”

[照片说明:“一览亭”下远眺济南城。只见雾霭充斥整个天空,那些被导游称道的竟然全然不存。编号:IMG_20181004_154436]
果然,走不多远,就一处山腰上赫然建造了一座亭子,走进看时,便知是“一览亭”。亭子的右边是一道很高的石砌护墙,墙壁边上竟然立着几架望远镜。见有几个大人和一个小男孩围着,我便下意识地走了过去。大人们在逐次扶起望远镜看了一番之后,先后离去,只有那小孩始终抱着望远镜不松手。
“能看到什么?”我忍不住问那小男孩。
小男孩立刻把头抬起来,用手指着那望远镜,一板一眼地说道:“我敢肯定,这东西得扫描二维码。”
见小男孩终于移开,正想将双目对准望远镜,闻听小男孩这么一说,我陡然一惊,但转瞬就立刻明白。
“这地方始建于清代,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79年重建而成的样子。”愤愤不平间,不知什么时候,一名举着带队小旗的导游,带领一群人站在我的身后,正朝着我远眺的地方指指点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远望,整个泉城的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前面所说的‘齐烟九点’,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华山和鹊山最为突出。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从这里看北边一片碧水茫茫。华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真可谓‘亭势依山名未虚,齐州一览信无余。百层楼阁千层树,平展度郊绣不如’。”
这解说得也太好了!
只可惜,我对末了所引用的四句诗,知之甚少,更不明白“度郊”乃为何物!
忽然之间,眼睁睁望着那群人随那导游一晃而去,我竟然有些落寞。
还在趵突泉游览的时候,我就曾遇见过很多主动前来搭讪的导游。他们一律用了最贴心的言语,竭力规劝我不要胡乱游览,总要对景区的名胜古迹乃至人文情况有细致的了解。但最终,我还是拒绝了他们的盛情,或许是因为我的不舍得多花钱,也或者是源于我的太过自负,总觉得自己能够看懂。
现在看来,旅游不同于做别的,一味蛮看,还真不如有详尽的解说。(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