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人》093·尴尬(01)【小说】
标签:
最美孝心少年悲惨红头文件过程性材料德育优秀课例 |
分类: 长篇小说:三十一个人 |
《三十一个人》093·尴尬(01)
晚自习还没正式开始,我便催促Wendy和Crystal赶紧将电脑和白板准备好——“2016年寻找烟台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的录像,内容很多,据我之前的估量,仅用一个晚上,应该看不完。
不管如何,赶早不赶晚——既然上头要求统一组织学生观看,先组织观看再说。
按照政教处的布置,一定要留下观看时候的照片,且要尽快上报,据说该视频资料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故而教育局基教科要求得也挺严。
——其实,无论教育局那个科室,都拿自己的工作很当回事。
文件也好,网上通知还是电话也罢,往往强调要求认真对待的口吻,都无所不用其极,张口“年终列入学校考核”,闭口“希望引起高度重视,由一把手亲自抓,一定要落到实处”。
在他们眼里,精心泡制一项活动,毕竟耗费不少精力,怎么会容忍被消极,被不重视的情况发生?必须要用严格的口吻,敦促下级完成。但作为学校,只要一抬头,几乎到处都是“红头文件”——绝非只有一个科室,一份文件。
按照文件要求,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应该是这样的:先学习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活动指导思想,统一对活动的认识),再制定活动方案(一定要求专人负责,有领导小组,有具体的活动配档),然后脚踏实地去做,留下过程性材料(包括按照方案“配档”,分阶段撰写出总结材料),最后还要写出隆重而有实效,创新而有闪光点的总结材料。最后,将活动总结一式两份:打印一份,盖上学校公章,派专人报送到教育局;电子稿一份,发送到指定邮箱。至于那些所谓的“过程性材料”,当然也要归拢到档案盒里,整理整齐,贴上好看的标签,封装起来,以备在每学期一次的“教育大检查”中检查。
但教育局设立的不同名称、不同职能的科室,实在太多了。如果将每个部门下发的文件,都不遗余力地认真去做,只恐怕全校师生都不用上课也做不完。怎么办,分门别类——做事情,总要有轻重缓急的嘛。
认定必须要做的,当仁不让,先集中精力做完;对那些可做可不做,或者通过不用真正去做,只需要体现在文字材料上面的“工作”,安排专人泡制就行。
要总结不是么,好办,安排给干事,在网络上搜寻几下,从之前材料中借鉴几点,用不了一小时,搞定——反正教务处、政教处里的闲人不少;要照片不是么?随便利用哪个会议,只需要在黑板或者白板上呈现一行针对性很强的文字,“咔嚓”一下,搞定。
观看“2016年寻找烟台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录像,我却不想应付。
——平日里,我的苦口婆心,不就是为了教育好学生,让他们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么?
既然录像有此功效,我当然要利用好。尽管有不少班级,已经利用午饭后半小时的空余时间走了过场,或者仅仅开了网页,让学生看几眼,拍了照片交了差。
为凸显隆重,我早早在黑板上用抹布蘸了水,勾勒出骨架,又用粉笔沿“骨架”双勾出“观看最美少年颁奖典礼”几个大字;另起一行:初一级部;再另起一行,在最底下用小字:2016年9月27日。
——这是政教处的要求,当然要认真执行。
学生喜欢看视频,一个个脸上都挂着喜悦的表情——完全可以不用在纸上忙活,他们当然乐此不彼。但十几分钟过后,那些之前还兴高采烈的神情,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悲戚戚的模样,还有的眼里已经噙上了泪光,看样子马上就要有什么东西滴落,非要用手故意遮挡一阵。
不一会儿,就有Qi、Ordinary、Crystal等几个女生终于忍不住,渐渐有些哭得稀里哗啦了。我不去惊扰——让她们的情感得到最完整的宣泄,这或许也是一种教育效果吧。
视频中的那些“少年”的事迹,与其说是感人,倒不如说一个比一个悲惨。他们之中,有的家境赤贫,连饭都要吃不上,还要照顾生病的父母;有的身患残疾,硬要挣扎着坚持求学,用主持人的话来说,“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
我也深受感染,逐渐放弃在教室里踱着步子的姿态,悄悄躲在教室后面一角,静心感怀,也终于悄然擦拭了好几次眼睛。
听听他们的身世,看看他们的家,我甚至都不敢相信,这些惨剧,就发生在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明显提高,文明程度已经明显进步了的当今社会。
——他们,是经过层层推选的,来自烟台市各县市区,应该具有普遍的感染力。
主持人渲染气氛的当口,我忽然想起,我的那堂学科德育优秀课例还没收尾——明天下午,就要去亚沙中学参加比赛了(又是亚沙中学,烦不烦啊)——但我又不能撇下他们回办公室去忙自己的事,那些视频被分解成一段一段的,在一节播放完毕之后,再去打开下一节的工作,让学生去做,总不太合适。
——他们理应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体验人间冷暖,感怀世事苍凉。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人世间还有如此凄惨的家庭,还有如此悲凉的人生在上演。
算了,等下了晚自习,回我宿舍再准备吧;倘若没时间,也就算了。打不着粮米口袋在,估计得不到第一,成绩也差不到哪里去。
可等到回到宿舍,取出已经打印出来的说课稿,没看几眼,就觉得有些犯困。什么情况,我暗暗地问自己,不到10点,就精力不济?
瞅了一遍说课稿,我提笔在“前提说明”中补上:
我所理解的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将德育灵活运用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是所有教师都会做、正在做并且会一直做下去的一项自觉行为。(待续)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