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速读训练之阅读竞赛(二)

标签:
高效速读阅读训练荒诞的内疚今天是星期二蒋子龙 |
分类: 封尘在未来_Other |
三、阅读《荒诞的内疚》,完成7—10题。(14分)
荒诞的内疚
文/周海亮
坐火车去郑州,是下铺。火车刚刚启动,隔壁铺位的女人就过来,商量能否将我的下铺换给她母亲。她说她母亲年纪大了,老胳膊老腿的,万一磕着碰着,会很麻烦。“我会补钱给你。”她说,“多给你一些钱也行。”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正常情况的话,我会将下铺调换给她。可是那天,我却拒绝了她。
因为前几天我的腰扭伤了,很痛。
我对那女人说,我的腰扭了,爬不了上铺,让她去找别人试试。女人看看我,看看上铺,再看看我,说:“那算了。”似乎她隔着衣服看看我的腰,就能像X光那样看透我的骨头,看穿我的想法。她的表情告诉我,她坚信我在撒谎。
不是怀疑,是坚信。
明明说了实话,却像被人揭穿谎言一样难堪,我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我没给一位老年人让出自己的铺位?
火车上,整整一天一夜,我心神不宁,无比内疚。就连去方便,也会避开女人和她母亲的铺位,去另外方向的那个洗手间解决。每当她们母女俩谈话,我也会侧耳细听,认为她们在说我甚至在骂我。这件事一直将我折磨到郑州,好几次,我甚至有了主动过去跟她把铺位换了的想法——大不了,腰再抻扭一下,再难受一段时间,却赚了个心里舒坦。可是又觉得这样做有些太难为情,说不定还会把自己贴上“小气”、“自私”、“没有公德”的标签:这是不是等于告诉她们母女,之前我说的腰扭伤,完全是在撒谎?
本来挺简单挺自然的一件事情,怎么突然间就变别扭变复杂了呢?
再想,生活里类似的荒诞的内疚,比比皆是。
比如朋友喊我小聚,手头正忙着事,便拒绝了,又加一句,改天我请。为什么要像请罪一样“改天我请”?因为内疚。其实不过一顿饭而已,若我有空,就去;若我无空,就不去。可是我却总是觉得愧欠了朋友,似乎拒绝了朋友的邀请,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
比如朋友向我借钱,我手头正紧,跟他说了,怕他不信,又不好过多解释,也会内疚很多天。再见到朋友,总觉得不像没有借钱给他,而是借了他的钱又想赖了他的账。其实有必要这样吗?朋友相信我的话,正常;朋友不相信我的话,错在他。我有什么错呢?
比如我升职了,同事却仍然待在原来的职位,我也会因此内疚很长时间。似乎我升职不是因为我的才华和勤奋,而是我抢了本该属于同事的东西。但其实,那本就应该属于我,与同事一点关系也没有。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却仍然内疚,这就不是同事的错,而是我的错了。
细想,这些内疚之所以来得突然并且莫名其妙,既非我们善良,也非我们成熟,而是我们复杂——毫无意义的复杂。换句话说,正因为我们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所以我们都活得像个伪绅士一样累。(选自《启迪与智慧》2015年第11期)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表现“荒诞的内疚”的四件事是什么?(4分)
8.阅读下列句子,简要分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4分)
(1)女人看看我,看看上铺,再看看我,说:“那算了。”
(2)每当她们母女俩谈话,我也会侧耳细听,认为她们在说我甚至在骂我。
9.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腻生动的心里活动描写,请举出一例分析其作用。(3分)
10.文章结尾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请谈谈理解。(3分)
四、阅读《今天星期二》,完成11—14题。(13分)
今天是星期二
文/蒋子龙
今天一接班我就发现住院部的气氛不对头,老护士们的脸上都笼罩替一种严肃、神秘,甚至还有点恶作剧般的神色。医院越大,秘密越多,咱新来乍到,不敢多嘴多舌,只能老老实实地听老护士们使唤。
“小董,今天是星期二,快给‘特护’换衣服、换褥子!”
“小董,今天是星期二,快把101号病房打扫干净,尤其是那块玻璃,千万要擦干净!”
这真怪了!星期二是个什么日子?是耶稣受难,还是灶王爷上天?再说哪个101号病房?全楼就十个病房六十张床位,我怎么就没听说还有个特护病人?
“小董,你就别怔神了!”护士长把一团抹布塞到我手里,领我登上了中二楼,推开一扇写有“病人止步”四个红漆大字的玻璃门。眼前是座结构奇特的“楼外楼”:宽敞干净的圆形楼道,中间是个天井,光线充足,四周幽静。天井四周的石栏杆上摆着鲜花和盆景,围着天井有十间高级病房,编号是101,l02……直到110,每个病房只有一张床,电视机、沙发倒很齐全。我简直看傻了,医院里还有这样优美的胜地,真像进了一座魔宫。护士长叫我只管擦101号病房上的玻璃,还要擦得让人看不出有玻璃一样。我一边擦玻璃,一边打量那位特护病人。猛一看着实吓了一跳,这与其说是病人,还不如说是死人:全身已经萎缩,既小又干,活象个蜡人。腿上输着葡萄糖液,鼻子插着氧气管,床边还放着心脏起搏器。我耐着性子看了半天,才发现这个人确实还有口气。这是谁呀?当我分配到这个医院以后,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说这里是大医院,省里的头头都在这儿看病。医院里很多人都跟省里头头有关系,你分不清谁是谁的人,不该问的别打听。可是这一会儿我的好奇心实在憋不住了,用最小的声音悄悄问护士长:“他是谁?”
“副省长!”急性子的护士长声音像敲锣一样响,吓了我一跳,急忙冲她摆手。
“小点声。别让他听见。他这样儿,要坏?”
“坏不了,再耗一年半载不碍事。”护士长一边麻利地替病人换被褥,一边唠叨着,“科学这么发达,有的是进口好药,进口设备,要给一个人维持一口气还不容易。”
“进口好药、进口设备那么容易搞到?”
“你搞不到,我搞不到,卫生局长什么药搞不到!”
这倒也对,给副省长治病卫生局长还能不下本钱!我又问:“他到底得的什么病?”
“以前浑身上下都是病,现在什么病也没了。因为他已经感觉不出痛苦了,也可以说他已经死了。不,比死人多口气!”
“这已经不是人道,而是残酷了。他住院多长时间了?”
“一年多了。”
“啊?”我赶紧用胳膊堵住了自己的嘴。”
“哟,她来了!死小董,光顾跟你说话了……”护士长侧着耳朵听了听,三下五除二把病房整理好,使眼色叫我快躲进隔壁那间病房里。可能因为我是新来的,怕我嘴不严说露了馅儿,给医院惹出什么麻烦。
随着玻璃大门的一声响,楼道里传来脚步声。我隔着门上的玻璃看见医院的院长陪着一个又高又胖的老太太走过来。胖太太神情庄重,穿戴考究,一看就知道是个很有来头的人。
护士长从101号病房迎出来,笑着说:“冯局长,您来了。”
噢,她就是卫生局长!怪不得哩……
老太太慈祥地对护士长点头微笑:“你辛苦了!”她不进病房,却站在101病房的门外边,透过门上的玻璃看着那位比死人多口气的人,转身问院长:“这一周来怎么样?”
院长道:“挺好,病势稳当,从目前的情况看不会有什么危硷。”
“让你们费心了,不要怕花钱,你们当然会体谅我这个病人家属的心情……”
原来她就是副省长的夫人,既然来探望丈夫,为什么又不进病房呢?难怪护士长一定要把那块门上的玻璃擦得看不出有玻璃一样。
冯院长庄重的脸上带着感激的神情,又对院长嘱咐了几句,院长点着头一一答应下。站了还不到十分钟,冯局长就由院长陪着离开了。
我发懵了,急忙问护士长:“哪有看病人不进病房的呢!”
护士长撇撇嘴:“她现在需要的不是老头子这个人,而是老头子嘴里的那口气!有这口气就能住在省长的小白楼里,就能……”
“这?!“我又摸不着门道了,真是医院大,奥秘也多。(选自《微型小说》2015年第17期)
11.结合语言环境,回答问题。(4分)
(1)文中划线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加点词语妙在何处?
12.冯局长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13.巧设悬念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章进行赏析。(3分)
14.结合文章,分析标题“今天星期二”的妙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