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人》037·惆怅(01)【小说】

标签:
评头论足正义的化身趋利避责流言蜚语唯利是图 |
分类: 长篇小说:三十一个人 |
《三十一个人》037·惆怅(01)
文/韦步峰

临近开学的时候,我给校长打了电话,将初一新生的报名情况向校长做了报告。电话那头,是刘校长很爽快的声音:“还不错,报名的还不少呢。”
“不错”,“不少”……
我顿时陷入迷茫的境地,二十几个人,一个级部,还“不少”?
或许,作为校长,他身上的关于新生入学的担子丝毫不比我轻松多少。
太多的内忧外患,无时无刻不深刻煎熬着他的内心世界。除了要直面那些来自社会的不利的舆论压力,还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来自校内各种不和谐关系的斟酌与协调上。
按照此前教育系统股级干有内部退养的惯例,近几年一直业绩不错的刘校长,本可以功成名就,但到他52岁要提前退养的时候,执行多年的这一政策被无限期延长,他只得放弃“退养”的打算,转而重新谋划他余下的校长历程。调任此地两年来,他总是以稳妥处事为基本原则,常常以正统和理想化的教育理念,试图感染和影响着他身边的领导和教师,怎奈教育大局早已病入膏肓,再加上历经几任就知道为自己捞取业绩资本,唯利是图的校长的摧残,学校风气已经积习难改,颓废乱象已成定局。任他有再远大的理想,再仁慈的施政方针,都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败象。
我能感觉到他的无奈,也能体会到他在容忍——除了容忍,知天命的他,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
他已经过了强烈的施展才华的欲望和实现远大抱负的年纪,太多的人情世故,太多的世事变迁,让他止步强权,越来越趋于维持现状。殊不知面对败局,如若不能够主动向败局出击,矫枉过正,彻底摧毁败局所垒筑的“铜墙铁壁”,就必然为其所累——连领导都可以与之作对,上班爱来就来,想走就走,全然不把制度和公理当回事,什么工作,什么责任,统统可以随意抛却;至于从来就是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教师,在经历了观察动向、了解内情等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之后,独自或相约而给自己一个定位,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最终选择趋利避责,“工作量大了,我坚决不干”,“凭什么安排我干的活比别人多”,将个人利益凌驾工作、责任之上。
当工作成为一些人拉拢关系,发泄不满或者捞取利益的途径,就连工作本身,也终于变得面目全非。
鉴于初一新生总数的不确定性,开学后,除了早些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的初四毕业班,其他级部的教师工作分工安排迟迟未能出炉。可以想见,当大多数人在恍恍惚惚中度过了假期期间的政治学习,就只能让猜忌发挥作用。
于是,很多人在观望,也在试探,这其中更有一些口无遮拦,信口雌黄者对学校曾经的评头论足和对将来的指手画脚。
当流言成为人们交谈的主流,就连事实都失去了存在的勇气。
开学第一天,我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当我拿着早已端详过无数遍的新生报到花名册,站在教学楼北门,望着由家长带着前来报到的学生,一种莫名的惆怅在心头萦绕。
我曾无数次安慰过自己:也许很多人贻误了报名时间,依旧按照之前的惯例,于开学这天直接到校;那些本打算往别处去的学生,或正视现实或迫于某种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忽然回心转意,放弃了舍近求远的初衷,随着已经报名学生一起,就近升学……
然而,明晃晃的胜于雄辩的事实,就摆在我的眼前。
——连相伴而来的学生家长加在一起,才不过五十几个人。
“报到的人数再没有增加吗?”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就这同样的问题,差不多每多十几分钟就问我一次。
全校的教师安排在等着我麾下学生数量的变动情况。
报到人数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分班数量;初一平行班设立的数量,又反过来影响全校教师的分工安排。
我立刻成了众矢之的,众说纷纭起来。
“看今年初一招生情况,我们学校不撤并都不可能了……”哪里都有消息灵通的人士,没事可干的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忽然对学生的未来表示了极大的热心。
“是啊,一年比一年少。这样的学校,还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白白浪费这么多的资源,这意味着是一种犯罪呢!”他们之中,仍不缺乏伸张正义者,神情严肃,俨然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人间的智者。
——诸如此类的流言蜚语,直入我的耳鼓。
我决定不去接这些人的言语,也根本没有时间去跟他们闲聊,不管学生数的多与少,总不能让他们一直站在杂草与混乱之中,追逐打闹。那些陪伴而来的他们家长的眼神里,依然闪现着试探或者直接就是轻蔑的神情。
人数太少,清点起来也省事。
我将这些小不点们召集在一起,点了名,训了话之后,又转身对他们的家长说:“孩子交给我,你们可以去忙自己的事了。”
那些早已经按捺不住焦灼的人,立刻转身,或步行或推着电动车,纷纷扬长而去;但也有不急不火的人,在我将他们的孩子领进教室后,依然等候在那里。
“还有什么事吗?”我心存疑虑。
“中午吃饭怎么办?”有人问。
“我就安排了——先记账,钱,等以后再收。”
“刚刚开学,饭菜能做好吗?”
“当然,”其实我的心里也没底,但不能让观望者也没底,“教师和学生吃一样的饭菜呢。”
终于送走了学生家长,我转身向已经开始人声嘈杂的教室走去。(待续)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