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人》035·急切(08)【小说】

标签:
贫困生受重视完全属实甬道报名 |
分类: 长篇小说:三十一个人 |
《三十一个人》035·急切(08)
文/韦步峰
受了隐晦而明确的指示,我并没有死心,还是决定要找孙老师谈谈——最好,他能够主动放弃。
不容我分说,当获悉我找他谈话的意图之后,孙老师原本透着善意的脸色忽然变得有些难以琢磨,他用一根手指很轻佻地弹了弹纸烟上并不是很多的烟灰,深吸一口气:“这么跟你说吧,韦主任,你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做事有公心,处事直率有风度。这些特点,在你刚来的时候,我听说了,也看得出来——但有一点,我想跟你说,现如今这社会,谁不想为自己捞点好处,得点实惠呢!放眼咱们学校,有几个领导干部跟你一样,想真正做点事,视工作为第一紧要的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你执意坚持自己的秉性,必然造成一意孤行,身单影只的局面,怕是对你并没有半点好处。一旦被他们很多人疏远,想必校长也不会重用你——更何况,据我所知,王校长并不看重你。”
不管怎么说,孙老师的一席话,确实在我心里激起了波澜——尤其最后那几句话,忽地暗合了我内心深处的那根脆弱的心弦的颤动,甚至直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是啊,从我来到这学校,除了第一年因为不了解情况,所主管的级部业绩平平,并没有多少显而易见的起色,倒是半路施加的让我兼任的全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却落得一塌糊涂。直到一学期下来,才从好心人那里得知,班主任管理是全校最得罪人的工作,多年来一直没有人愿意染指。为何给了我了呢?我刚说出自己的困惑,就被那好心人耻笑了好一阵子。好心人也并没有给我个很明确、很直接的答案,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一切都是因为你刚来呗”。
后来,又听说时任一把手的张校长决定果断地将我闲置起来,不再委以主管级部的重任,倒是主管业务的姜副校长关键时刻出手相救,才算为我保住了级部主任的名分。事后姜副校长对我说起此事,还令我暗暗吃了一惊。
一年后,张校长被调离,北部边远山区过来的王校长接替了他的位置。
很有山东大汉身板的王校长,俨然一派知人善用的模样,“我不做调整,一切按照你们之前既定的方案来进行,你们有什么本事就使什么本事吧,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相信我自己的眼睛也不瞎”。这哪里是开诚布公,循循善诱,分明是利刃高悬,冷寒得令人感到窒息。
但我还是我,简单皱皱眉头,一转身又投入了紧张的级部管理工作和任教语文之中,再无心他事。经过两年的拼搏,我管理的级部,终于显现出与其他级部不太一样的气息:乱疯乱闹、打架斗殴的少了;温文尔雅,知道学习的多了。
学生带得时间久了,必然会有感情。正当我信心百倍,打算一路带着他们到毕业,想在教完初三后,继续教初四,王校长却给了我当头一瓢凉水——他有自己的御用毕业班负责人,作为我,再出力,也只是注定给别人做嫁衣。接下来,又是接连主管了两年的初三,货真价实的嫁衣做了三年之后,我终于有些愤怒了。想找当权的王校长谈谈,可谈什么呢?
用谁,不用谁,这本来就是人家当校长的权力,总不能谁的要求都会得到满足,工作,就要有得志和不如意的情况存在,哪有都顺心的。
奉劝自己之后,只能俯下身子,继续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如既往的形单影只。孙老师的话,让我的心里顿时翻倒了五味瓶——我继续这么干下去,就连自己的职业追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想到这,我将身子往椅子背上一靠:“好吧,孙老师,我给您个满意,但有且只有这一次。”
抱着对现实极度愤懑的情绪,我最终选择了听从大多数的意见,挪出一个名额,给了孙老师的侄女。
给过之后,虽然也经常在内心里谴责自己,但木已成舟,只能暗下决心,且待日后改过自新吧。
后来,在我主管级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学年的贫困生资助对象的选拔,都很严格,终于做到将资助款送到了真正需要的人的手中,算是给自己当年所犯过失的一个交代了。
记得有一年,也是新学年伊始,正赶上学校统计、审核贫困生。有小学一老师给我电话,说他村的某人家里特别贫困,请我照顾一下他的在我级部就读的孩子。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又是托亲赖友找关系,我不吃这一套。
但经过调查,电话里所说的情况完全属实,我便通过了他的贫困生申请。谁知要到放寒假的时候,小学那人又打电话给我,说是被我照顾的人家,为表谢意送我一桶自家生产的花生油,而且已经放在门卫,让我抽空去取。
我立刻恼了,未待对方挂电话,我的话冲口而出:“我什么也不缺,如果他家里的花生油确实多得用不完,那就请卖了,赚钱给孩子读书吧。”
花生油,我没得到,但我收获了自己最渴望的满足。
在我看来,请客送礼只适用于违章办事之中,至于按章办事,何至于此!
我立刻又对那家贫困人家做了更细致的调查,看看确实清贫,才算作罢。
再后来,每当到了贫困生申请的时节,我更加仔细,唯恐让名不副实的人蒙混过关,也曾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我无悔,因为我知道自己,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Eboy和他奶奶的脚步声渐行渐远,但她的哀求的眼神,一直在我眼前晃动。
我从四楼望下去,老人正领着两个矮小的孩子,穿过两排高大的柏树中间的甬道,缓慢地朝学校大门口走去。
大门口那里,已经人影攒动——我料想,他们应该都是前来报名的吧。(待续)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