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一个人》028·急切(01)【小说】

(2016-11-24 05:20:00)
标签:

笑嘻嘻

编辑

报告

意外

不走寻常路

分类: 长篇小说:三十一个人

《三十一个人》028·急切01

/韦步峰

《三十一个人》028·急切(01)【小说】

 

“好方法不见得就是万能的。”我接着小周的话说,“初一的学生毕竟太小,怎么能受得住那样的暴风骤雨。况且,对咱学校的一些情况,你也是知道的:面临招生困难的窘境,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而且一年比一年窘迫,前年的初一来了50几个,去年来了40几个,今年就成了31个——呵呵,等差数列……”

“我知道,”小周接得也爽快,“要不是你,恐怕今年也就能来10几个吧。”

“不能这么说,”我只能放弃刚才的“等差数列”,接着小周的话说,“也许我不去做报告,也来这些人。”

“怎么不能这么说,凡努力过就一定会有收获,我相信,你去作报告跟不去作报告,结果肯定不会一样……”

“什么作报告?”办公室门口人影一闪,孙宝琴走了进来,大概听到小周正在说的话,就笑嘻嘻地重复了一遍,但见到我欲言又止,孙宝琴马上又问,“就你俩在开会?”

“切!”小周嘴角一撇,“两个人怎么开会,闲聊呢。”

“哦,我以为打扰你们了呢。”孙宝琴诡黠地一笑,“既然没事,走!”

“去哪?”小周忙问。

“西面啊——”

“哈,”小周一乐,连忙起身,将开着的三两个抽屉一股脑复位,“韦主任,我先陪她上个厕所,回来再听你说哈。”

望着她们说说笑笑地离开了办公室,我忽然想起,手头上正在编写的一份单元考试题还没有完工,就连忙翻箱倒柜,将那一摞参考资料捧出来,一一分摊在桌面上,掀开电脑显示器,就要继续编辑。

但心绪无论如何沉寂不下来,隐隐约约,两个月前,我作报告的场景,又齐刷刷呈现在眼前。

中考前夕的一次行政办公会上,校长旧话重提,“八一”(胶东教育界专用语,因为最早学校新学年开学都在81日之后,故以此专指暑假后的新学年)后,负责级部管理的四个中层领导,继续沿用两年前就已经定下的调子——轮岗。当初我终于能够主管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也是靠这种轮岗的形式才得以上任的。

尽管之前,我也曾一度有过想捞得初中学段级部管理“大满贯”的意图,但都因我不是前任校长眼里的红人,屡遭拒绝,曾连续三年雄踞在无人问津的最难管理的初三级部留级。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调教好了的学生,只能交到别人手上,让别人吃现成的,一转身,自己就只能再从别人手里接下一届难管的学生,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滋味。后来干脆放弃了继续往上跟的念头,索性任由学校安排,反正有活干就行。

——像我这样的人,注定是闲不住的命。

新校长到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了毕业班负责人的“终身制”,改成轮换模式,而且大力提倡让负责级部管理的中层领导,从学生初一入校一直跟到初四毕业,说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管理者完整的教育管理理念,对教育有利,对学生有好处——单凭一年,时间太短。

人才济济的高级中学,这种模式一直沿用了很多年。

高中不缺人,无论是领导还是任课教师,真能形成跟班机制,就都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岗位不同,所激发出来的教师潜能当然也不尽相同——不见得有人就一辈子只适合哪一个年级的教学。若能将整个学段的知识教几个循环,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这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能力很有帮助。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对学校评定和任用教师,都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只可惜,初中学段教师业务能力历来参差不齐,根本做不到大循环。

但新到任的老领导固执己见,非要打破他的前任留下的制度——教师轮换不起来,领导怎么会轮换不起来呢!

因为太久的被压抑,我在升任毕业班主管之前,并未给予太高的期望。但人骨子里潜伏的欲望,总如沸腾的岩浆,只要时机、条件成熟,就总能奔腾而出,一泻千里。一年里,我励精图治,大胆启用新人担任班主任,激发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硬是让一届很多优等生都被私立学校挖走,原本不被看好的学生,考出了水平,创造了不小的意外。

别人眼中的偶然,在我眼里,则是必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道理,同样适合于教育教育。

而今,我的在毕业班的任期,行将结束,该到我出人初一级部主任的时候了。但闻听社会上的一些不利传闻,我真有些忐忑不安了。

如果真就来那么十几个人组成一个级部,这学还怎么个教法?我问过自己,费尽心思想出一个点子。

在与校长单独汇报工作的时候,我提出要赶在小学开毕业典礼的时候,去做一个专题报告。

校长很赞成,就积极帮我联系小学,探寻他们小学五年级毕业典礼的时间及组织形式,并及时将消息告诉我,让我提前做好准备。

还用准备什么,我暗暗想,抓住几个重点问题,铺展开来说就是了,各种典型案例,了如指掌,只需要一个机会即可。

但随着约定时日的一天天临近,我忽然又紧张起来。

临场发挥,不是不可以,但总会有疏漏,还是撰写一个讲话提纲吧。

说干就干,讲话提纲很快写就。但粗略一看,又发现问题了,事例太多,哪个应在前,哪个应在后的效果好一些,倘若不事先一一罗列出来,真到了现场,临时遗忘的情况也还是有的。

既然已经决定要迈出这一步,不管成功与否,总要尽到我的本分——不走寻常路,还真是我的本色——那就更具体点吧。(待续)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