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节(二)【随笔】
标签:
猴年春节鞭炮饺子隔年饭长辈 |
分类: 乡土情怀_春节漫笔 |
猴年春节(二)
文/韦步峰
过年,有吃隔年饭的习俗。
就是很多饭菜,都在除夕之前准备停当。过了除夕,第二年的春节来临,就一直吃这些预先做好的饭菜。菜肴,因为有新鲜度为衡量依据,往往有不少青菜类、海鲜类的不宜放置太久的菜可以在吃的时候现作,其他诸如猪头肉、灌肠、炖鸡肉、排骨之类的历经很多时日,口感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的的以肉为主的菜,就会一直吃到隔年的了。而且,吃的时间越长,人们的心里,越觉得踏实。
——寓意:丰衣足食,家底厚实,富贵延年。
好像年前做的饭食吃也吃不完,来年的粮食就会越多,家里的收入也会越多——毫无疑问,“饭”是粮食;“菜”与“”财是谐音。
——尽管吃的都几乎是剩菜,至少是陈菜,但人们的脸上还是洋溢着欢喜的神色,内心畅快溢于言表。
老百姓总是很淳朴,心里有了美好的祝愿,都要通过自己的辛苦表现出来,让家人、亲戚和朋友们看到。
果不其然。
一大清早醒来,尽管周围还很黑,而两只耳朵却在不停地搜寻着屋子外面,有没有鞭炮声响起。
记得很小时的时候,人们去祖坟将“年”请回家,在供品一一摆放妥当,子夜时再点蜡、焚香、放了轴子之后,是要发纸的——过年的真正的正规程序正式上场。
发了纸,代表着“年”过去了。一家人守在一起,终于又躲过了可怕的“年”,
内心欢愉,也便开始祭祖。
——仿佛“年”的不曾袭扰,乃是祖上积下的德的功劳,祖宗积累的德行,终于成功庇护了后人,当然应该欢天喜地地庆祝一番。
天亮时,便是春节了。
于是人们一直在鸣放鞭炮,直到下一个黎明的到来。黎明来了,那便是美好的一年的开始。
可爱的人们,善良的仪式。
在这隆重的仪式里,每一个人的脸上,都会洋溢着欢笑,都会沉浸在幸福的烛光里。
然而对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迎接新年到来的习俗,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不少人将需要熬到午夜才举行的发纸仪式,挪到前面来,与请年挨得越来越近,终于二者可以混为一体,一并举行,省时省力。
风俗变更了,年味也就淡了。
——想必这也是不少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的重要理由。
但不管怎么说,过年了,就得有个过年的样子。赶紧起床,赶紧洗漱完毕,赶紧放了鞭炮,赶紧吃了早饭……辈分低的,就要前往长辈家里问好了。
长辈们,往往待一切收拾停当,耐心地在家里等,一边等着一边暗暗算计着晚辈们谁来了谁没来。
来了,干果、香烟一并摆上,茶水倒上,劝吃劝喝,满脸的欢喜;没来的,嘴上不言语,心里毕竟在猜测着很多事,
不同家族有不同的规矩,况且这规矩也是通用的,延续了千百年,想废除,没那么容易!
也只有在这种种规矩里,年味才植根在记忆里,渗透到血液里了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