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如陈酒【随笔】
标签:
陈酒陈化知识结构人脑酯化反应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记忆如陈酒
文/韦步峰
编辑文本的时候,可以将用错的字符,轻而易举地执行删除命令。被删除的内容,不会留有任何痕迹。
一切都像不曾发生过,干干净净地,又都那么自然、流畅,理所应当。
倘若现实生活里,也可以将此操作运用得成如此效果,就绝对是一种极痛快的事了。
——众望所归。
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想清除一些过去的痕迹,清理很多陈旧物品的愿望。
于是就有人将失去了兴趣的事物、不再想见到的人,也借鉴了这种做法,试图求一个一了百了。
——至少也是眼不见心不烦。
但结果,往往相反。
酒是陈的香,这话人人听说过。
——这是酒陈化的结果。
新制的酒放在坛里密封,放在温湿度适宜的地方,让它慢慢发生化学变化,酒里的醛氧化成羧酸后,再和酒精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这种酒的陈化反应,成就了酒的香醇。
酒坛子在放置期间,并未得到太多眷顾,只于酒窖、角落里静静地待上几年、几十年,身价便有不同,由原先的淡薄、单薄,倒成了馥郁,有了醇香。
古墓里出土的几千年前的美酒,甘醇奇香,最能证明这岁月积淀的魅力。
人脑不是白纸,可以涂改、漂白,使之一尘不染;也不是计算机硬盘,可以删改、清理、碎片整理,实在不行还可以更换了事。
当引起重视的人、事、物,被依据自我辨认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与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便形成了记忆。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一旦形成了记忆,就很难忘记。尽管有遗忘作为生理所需的保障,但一旦被触发,就会快速形成更加牢固的记忆,昨日愈加清晰不说,还会形成跟想起时的大脑知识结构快速融合,提升到更加深入的理性分析,进而形成更新、更牢固的记忆再现。
——我想,是这样的。
既然如此,那记忆便真的如这陈年的老酒了。
大凡主观上想急着尽快删除、遗忘的人和事,都是在内心深处引起巨大震动的。
倘若操之过急,必然会适得其反——愈想忘记,倒愈无法忘记;愈想淡化,而更加深刻。
最理智、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将其还给时间,让它在时间的汪洋里,按照自己的轨道发展下去。
作为涉事者,所需要做的,往往也只是引领、维护,或重大起来的时候,去斧正、净化。
作为社会个体的人,长期被所谓的道德、法律洗脑、固化,形成了非本意的所谓正统思维,再用所谓理性、客观的态度将一切心理暗示、情感邂逅做切片透视,再拿了卡尺、试液去测量、试探,以为慎重,以为得法。但折腾到最后,往往与自己真正在意的人,人海里失之交臂。
——要知道,真正动情了的东西,是不能肢解的;而一旦被肢解,就已经注定了要失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