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羊年春节【随笔】

标签:
宗谱猪饲料羊年春节竹子 |
分类: 乡土情怀_春节漫笔 |
我的羊年春节Ⅷ
文/韦步峰
四哥精明而朴实。
朴实得对着我们说话,竟有些憨;而他的精明用在发家致富上。
他一边种庄稼,一边养过生猪、母猪,还伺候过蔬菜大棚,如今专卖猪饲料。
他的炼成一片的八间房子,有五间堆了整袋子的猪饲料,偌大的院子修了很多猪圈和棚子。
就连他家的老屋,三间正房和倒厅里也都堆满了猪饲料。
看来买卖越做越大了。
说起话来,总是堆着笑,但话不多。
家里已有几个前来问好的人,坐在一起说话。见我们到来,借故站起来,去别家转转去了。
我没落座,只与他的儿子,我的侄子闲聊了几句猪饲料的话题。
我是外行,多是探问。几条随意提出的建议被否定之后,倒也没觉得失落,只是笑笑再说些别的家常。
春节里同族和旧邻间的相互串门走动问好,确实有助于增进感情。
而这感情,是无论哪一个有名望、有钱财的人,都需要的。无关利益,唯与面子有关。
来来往往一群群的人,嘻嘻哈哈攀谈几句闲话,过年的气氛就被发挥到了极致。
婚姻、子女、工作、收入,经历等琐事,一下子成了很多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说者铿锵,听者专注。
这才几年啊,他们的孩子都长大了,要娶媳妇了吧?
年长的忽地想起我们的小时候,很有感慨。
是啊,岁月不饶人,如今的我们的年纪比当年的叔叔婶婶都大呢!
那个时候真好,真热闹……
但至于是什么热闹,好在哪里,没人去追根究底,更没有人去怀疑——在所有人的意识里,过去的年味就是浓。
快让开,快让开,别挡了大老爷的道儿……
小时候的嬉闹和顽皮,立刻又被揭露出来。在场的人都跟着笑;当年的自称是大老爷们的顽童,此刻正有自己的孩子坐在他的身边,也跟着众人笑。
贴了对联的房间里,就连角落都充满了说笑声。
夜幕降临了,东家窜西家走累了的人们,晚饭后围坐在一起,边瞅两眼电视节目,边说着一天里的见闻。
二大爷真的老了,都听不清别人说话,不过身子骨倒硬朗……
到三嫂家问好的时候,看到大嫂也在,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不过见到我们,她也是很高兴的样子……
没去看秧歌,想想也就那么回事……
路上遇见宣仁奎了,还是小个子,也还是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不过我似乎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记住了‘见到老同学真高兴’之类的话了……
去年张焕林就没回家过年吧?
——是啊,爹死了,妈又学什么耶稣,整天不知人在哪……
又经过那小胡同了,没几个人影,当年那里可是人多。
——是啊,那是一条主街道,时时刻刻不断人——如今除了有长连一家孤苦地住在那里,周围就再没有人了。
过往的人,有大路可走,没必要走那些坑洼……
要熄灯的时候,忽然觉得很疲惫。
是脚不疼,腿不酸的心在累。
明天该往哪家去坐?躺下后,我问自己。
但除了那今天没去过的发小家,我似乎也再没有门可串了。是轻松,还是落寞,不得而知。
翻一个身,很快睡去。
槠子应是竹子,写在竹片或帛上的谱书。
第二天(大年初二)吃过午饭的时候,爸爸忽然说。
早先放下宗谱的时候,我过问他。还说了一件别的地方的人,管它叫年画的谬误。
仔细一想,爸爸说的倒也在理。
中国人注重家族文化,在意亲情。从有家族的时候,供奉宗谱就成了过年里的一件大事。
在纸没出现的年月,宗谱就只能写在竹、帛上保存。
凳子、盘子、鞭子、辫子、筷子……将写有宗谱的竹简唤作竹子,有什么不可以呢。
2015年2月22日 14:00 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