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羊年春节【随笔】
标签:
堂兄堂侄羊年辈分本家 |
分类: 乡土情怀_春节漫笔 |
我的羊年春节Ⅳ
文/韦步峰
刚八点,本家我的三个侄子就进了正间门。
他们的脸上堆满了新春的气息,接连问着过年好。
过年好。
家里的人一一回应,忙找来板凳让他们坐下,端来糖果、瓜子,启开香烟。
他们当然说着客套的话,但神情依然是满足的,是愉悦的。
简短说几句,我便拎了自己的外套和鞋子,往另一间屋子去了,身后留下他们爽朗、舒坦的说笑声。
他们是我的堂侄,是我同曾祖三个哥哥的儿子。分属老大(已故)、老三和老四堂兄家。二堂兄家一家县城居住多年,早些年月,也曾派儿子往老家问好,但最近三两年,许是二堂兄家的堂侄年龄也逐渐大(近50)了的缘故,便不再起早摸黑。
眼前这三个堂侄,最大的与我同岁,最小的也结婚已三两年——都不再是小孩子,但辈分低。
他们与爸爸一起,说着过去一年里赚了多少钱,闲聊感兴趣的见闻。
我与少言语,借了刚吃罢早饭需收拾穿戴的理由,可以不用始终陪着招呼他们,自顾与弟弟、儿子一隅偏安。
来问好的人就越来越多起来。有男人、女人,有年长、年幼。
我逐渐有些应接不暇,年纪近七十多岁的人,爽朗地朝我喊一声“大叔过年好”,我却有些不自然了。
但在辈分面前,年龄一律靠后。
聚族而居的农村人,辈分必须分得很分明。
倘若有哪家的儿子胡乱喊错了,那便是家族内的大事,是要受到鞭策和训斥的。
各家中的婚丧嫁娶等重大事宜,五服内的本家,如无特殊原因,都要参加。
我答应着,接他们进门,嘘寒问暖。说的更多的,也无非是“真暖和”、“更年轻”之类的客套语,就连“吃饭早”都成了夸赞的理由。
在这人人都知道是客套的声气里,人人都愿意信以为真地喜笑颜开。
大新正月,图的就是吉利,就是一帆风顺、风调雨顺。祝福的话、期望的心情不厌其多。
也终于寻了空挡出到街上,往我同辈的几个年老的哥哥家里去坐坐。
大街上早已经晃动着三五成群,结伴而行的身影。他们与我们一样,几乎都一律新衣服新鞋子,就连脸上的表情都是崭新的。
相互问候过年好。熟悉的,嗓门可以大点;生疏的,可以小点声。
满大街都是浓情的过年好,此年味之一。
我想是的。
不用在乎纷争,不用计较得失,都是一疃本村的老少爷们,经由春节的精华,关系又迅速回到从前,又回到本家、本族的区域内,摒除的,自然是不和谐。
此年味之二。
借此机会,各家相互走动一番,亲情倍增,友情更浓。
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先祖先宗,与其他礼仪一样,过年相关礼仪、仪式的制定,真的可以起到疏浚、融洽人人关系之奇特功效。
鞭炮响过春意到,访亲访友情更浓。
从大堂兄家出来,右拐一路向前,就是“十字大街”的南北向主干道了。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低矮得有些岁月的老房子。
他们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凸显陈旧,也在诉说着村子更加久远的历史。
一些院墙“腰带”以上,有不少是用了城砖堆砌。
2015年2月19日 于家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