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切尽失影评娱乐破釜沉舟奥斯卡 |
分类: 精彩纷呈_影视评论 |
也是破釜沉舟
文/韦步峰
《一切尽失》是一部很奇特的电影。外媒对它“欢快地忽略了电影制作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的评价很中肯;就其剧情而言,也完全可以用“破釜沉舟”来诠释,但本片的中文译名还是不伦不类地用了All Is Lost的直译。
海上航行的一名老年男子(全片唯一的男主角——那飘忽而又彻底中断的声音、旁若无人的货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即便是影片结尾时的那只救命的手,也因观众渴望太久而遭抱怨),在酣睡中遭遇一个遗落的集装箱的撞击。船舱破了一个很大的洞,大量海水涌入舱内,浸泡了一切。尽管他用自制粘合剂、破编织网和木板堵上了那破洞,但依然无法摆脱导航和无线电设备报废,只能任由风力和洋流的左右的厄运。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老人刚刚奋力清除了船舱内的积水,寻到片刻的安稳,却在爬上桅顶试图修好无线电天线时,发现有暴风雨来袭。老年人还算沉着,他储备了淡水,刮了胡子,穿了雨衣,茫然地驾驶着帆船任意东西。当他发现船舱上部漏水,又系了安全带,历经艰难用塑料布遮盖住了,但风急浪涌,很快又陷入了船体倾斜直至倾覆、桅杆折断、船舱再次积水的险境,惊魂未定的老人只得上了栓在帆船后面的救生筏。
第二天来了,六分仪观测到的数据显示,老人已经越过了那公共水道,继续向北在漂流。能去何方,只能是去了之后才看到,能有怎样的结局,老人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只能任由被漂流,任由命运之神来安排。他安静下来了,既然命运之神如此安排,那就由它安排好了,能活一天算一天。他用罐头瓶装了求救的纸条,抛入海中。情节至此,忽然想起三月十八日我的《余生要给谁?》博文里的查克,相比老人而言,查克是幸运的,当他绝望地躺在自制的木筏上奄奄一息的时候,那条一直跟随他的鲸鱼,用海水将他浇醒,看到了正驶过的客轮,而客轮上的人也发现了他。那两艘对老人无视而去的船,只顾安心走自己的路,海面上的亮光和呼喊,全然都可以尽情去忽略,去漠视,想必也是没有鲸鱼喷出的水柱的帮忙吧!
又一个夜晚来临了。平静的海面上,老人的背后一道月光铺成的光路在蜿蜒,而在他的面前,是远处的一艘船上的灯光。那船应该不大,行进的速度也应该不快。但无论如何,老人还是在那塑料桶里,点燃了救生筏上仅有的纸,他朝船的方向挥挥手,不停地将纸张撕下来,让火光更大些。但那伙也终于引燃了塑料桶,又让整个救生筏都燃烧起来了。老人跳入海中,无奈地看着燃烧的救生筏。这一次,他彻底绝望了,那让他度过无数艰难的救生筏的消失,也是他生命的终结。他放弃了,应该放弃了,在海面上漂泊了这些天,已经够让他感激了。他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他要葬身在海底。缓缓的,他沉了下去……再看一眼那燃烧着的救生筏吧,这是他行将离开人世最后的一瞥。然而,奇迹发生了,一条远处的船派过来的小船,正亮着手电筒赶过来了。这是真的吗?Oh,My jod!大喜过望的老人,瞬间燃起强烈的生的欲望,用了全身的力量,向水面游了上来,游了上来,那灯光接近了,接近了。手电筒的光也终于照着他了,照着他了。就在老人伸出去的手刚一出水面,一只从小艇上伸过来的温暖的手,拉住了他。眼前是一个白亮亮的美丽世界了,在这漆黑的夜晚。
观众们也终于可以松一口,虽然老人几次都差点踏入鬼门关,但毕竟还是活了下来。老人的活命,启示了两个重要因素:第一,他强烈的求生欲望并没有让大脑失去沉静的思考,他想到了救生、求生的方法;第二,坚毅的性格和够用的学识,老人经历的任何一次磨难,都有殒命的可能,但他能够活下来,这是个奇迹,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奇迹。感谢那只手,感谢那也夜色,感谢那燃烧的救生筏……
J·C·尚多尔(J.C. Chandor)执导,最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狮门影业公司协同十四家电影公司发行,Before The Door Pictures等五家电影公司制作的本片,去年10月18日上映,曾获多个电影奖的提名(其中,第86届奥斯卡,获最佳音效剪辑提名;授予最佳男主角奖的,是第7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而在第71届金球奖,本片仅获电影类剧情片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本片主演,是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这位知名奥斯卡获奖导演、演员、监制、商人、模特儿、环保人士和慈善家的老人,在拍摄本片时吃了不少苦头。据说雷德福是在自己创办的圣丹斯电影节上与导演J·C·陈多尔见了面,并商定出演这部电影的相关事宜。体力的消耗,独角戏的处理,海上镜头的拍摄(摄制的地点是墨西哥罗萨里托海滩的1997年拍摄《泰坦尼克号》的巴哈摄影棚),对一位七十七高龄的老人来说,的确难度不小,但从当前电影界整体趋向年轻化的形式来看,也唯有此种方法,可以让雷德福再展雄风。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片也是雷德福电影人生涯里的破釜沉舟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