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阳光下的冥想
文/韦步峰
早晨还笼着霾的天空,此刻已然放晴。煦暖的太阳,正将它温热的光,温柔地洒向我眼前的整个世界。光秃秃了一个冬天的杨树枝桠,仍然挺立着,高擎着,面对了这白亮亮的世界,似乎还在犹豫,但或者也许已经是感激了。
大概是受了这情绪的感染,我又漫步行走在树下的小路上,竟有种悠然的惬意,暖融融的,安逸逸的,有些神情清闲的惬意传遍全身,脚步不觉犹豫起来,生怕一个不小心,踏碎了这暖阳的柔,惊扰了这世界的安稳了。安静,没有风,我抬头驻足。
冬天已成为过去,熟悉的忙碌又在熟悉的声音、图画里,重新开始。在一个个周而复始的滚动里,我的年岁正如那一排高耸的白杨,一圈圈一轮轮地扑向前,走过繁多的四季,送走数不清的寒冬。那些飘落的日子,也如了坠落的叶子,摇起属于自己的路途。有激情飞扬,有失落跌宕;有汗水挥洒,有甘苦缠绵……在那些叫“经历”的日子里,有我最真、最深的回忆。
熟悉的脚步,熟悉的感觉,一层层、一阵阵催我想起昔日的影子。还记得当初,在那个偏远的遗落在弯曲的公路旁的小学校里,也是在冬天。幽静的院子里,常常响起清脆的脚步,在带着孩子,携了欢快语调的氛围里,那里却从来没有过孤单与冷清,即便是放了假,也还是照常繁华,家家户户的烟囱依旧冒出轻柔的炊烟,漫过远山的顶,找找寻白云的悠闲。他们偶有白天出门的时候,但到傍晚会陆续回来,重新踏响自己世界里的安详。而如今,不远处宽阔的广场,一旦周末、假日,便不再有人的形迹出现,让这宽敞与安静倒成了小鸟们放肆的家园。越来越多的学校家属区里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走出校园,去了更加集中的居民小区,过上了属于现代人的社区生活,但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一个个校园被遗忘了的校区。
繁华与落寞可以转化得如此迅速,而且成了当今学校的一道明显的风景。我很难说出,这落寞得是否可以用作伤感的理由,我坚信兴旺一定需要繁华,而繁华甚至喧闹,也一定可以最终培植出令人向往的兴盛。但我还是不忍心,用这出于自我安慰的无奈,去做眼前常常被幽静下来的世界的借口——宁愿自己是错的。我喜欢热闹,喜欢眼前的世界有喧嚣的气氛,哪怕是一句来自调皮学生们的肆意喊叫,或者一声怪里怪气的口哨。而这里,却真的常常安静得让人心慌。
于是,我担心了和暖意和安静,更加有些担忧了。
二〇一四年二月廿四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