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随笔】

标签:
期末考试素质教育伤害心灵身体素质专家教育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考
文/韦步峰
从考场出来,我的威严的表情还没有完全缓和过来,心头却已经有了体谅。如今的孩子,拿考试当回事的,已经很少。在他们看来,考试绝对类同于平日里的一般练习,依然轻描淡写地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去面对。试题稍稍有点难度,便尽可以空过去,再空过去,倘若空出来的题目多了,也便有了考场上玩耍、捣乱的时间。往往嬉皮笑脸,往往似是而非……
但也有很重视的,趁监考老师不注意,搞一些小动作。方才我遇到的,是一名考生,在抄他前面那名女生做的答案时被擒获,不容分说,我当众做了记录。看着他们神情紧张的样子,我依然有些气势汹汹地离开了考场,有些解气。
年终岁尾,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行将结束,学业考试随之而来。昨天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我负责于考场间巡视,监督监考,监督考纪。几个反复下来,我有些厌倦了。我从来不惧怕工作中的辛苦,也似乎从来没有感觉到工作中的劳累,在我看来,年富力强的时候,不扎扎实实地将本职工作做好,不认认真真做点事,那绝对是失职,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但当面对那将考试当儿戏的表情多了,困惑、焦躁便悠然萌生。
记忆里,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与当前教育截然不同的“当年”。其一,是自己。一路学习一路赶考,早将考试当做了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毕业班时日,三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所有的学习痕迹几乎都与这考试密不可分。考好了,老师对热切地说一句“看下次”;考不好,那愤愤的神情里便多了责备的目光,不用老师说,自己也是痛苦不已,暗下决心来一次飞跃。其二,是学生。在被考中成长起来的教师,也最擅长考学生。“单元考”、“阶段考”必不可少,期间还有“周考”和“月考”,“期中、期末考”之前还有“模拟考”。而且作为教师一份子的我,也坚信成绩是考出来的。知识掌握多少,学习是否进步,经由考场一试便知,用不着盯着听课的眼神作分析,更不着听那些信誓旦旦的决心和声泪俱下的悔恨。至于更加血粼粼的高考之前的各种“模”,则更有盖棺定论之功效。
考试,具有无可驳斥的说服力。考试,当然势在必行,时在必用。但经历了若干年的纷纷扬扬的“素质教育”之后,这最能检验学习成绩的方式,竟然在悄无声息中被淡化,被亵渎了。于是小学生便不再看到分数,取而代之的,是试卷上以汉字标示的各种等级;一些可爱可敬的专家提出,学习成绩属于孩子的隐私,不能公开,不能排队,就连“考试”的名称也被玩起了“文字游戏”,硬逼着写做“检测”。“检测”也好,“评价”也罢,都是以“考”为实质内容,以分数作为衡量依据的,我实在不知道这名称的改变,能够带来怎样的解脱——究竟谁在不让“考试”,又在惧怕谁的干预!
现在好了,在考试被努力淡化而成效显著的今天,学习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被淡化。考场上争分夺秒的气氛没有了,平日里严肃认真的学习风气消失了——一个连考试都不认真对待的学生,能指望他认真学习吗!这教育风气的彻底坏掉的责任,究竟该由谁来负?以如此心态毕业而走入社会的学生,又将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必须要面对的工作?学习上惧怕吃苦,不想努力,岂能在工作中大有作为?那么我们的社会未来,又将如何?当前的教育,到底在怕什么?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究竟有什么可怕的!
昨天与同事论及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焦躁之中带了愤慨的感觉。良好的体能,不经过强化训练,是根本无法得到的。而当前的学校教育,又有哪一所学校敢组织学生郊游?就连需要走出校园,搞一个越野赛都成了担心出事的话题,还有什么活动可言,还有什么素质可言!
我们都痛恨封建社会的教育,鄙视民国时期的教育。但正是那被扣上了混乱帽子的民国教育,培养了诸如李政道、曾昭抡等一大批世界级的科技人才。我们熟知的“鲁郭茅巴老曹”又哪一个不是来自封建的、民国的教育?我并不是在为昔日的教育唱赞歌,但人家有优点,我们就不能为了所谓的政治需要而予以全盘否定,为了凸显所谓时代的要求,硬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形而上的逻辑,将教育人为地分等,人为的进行干预。
在中国,能对教育指手画脚的专家、官员很多,但面对当前教育所出现的危机,又有哪一个官员,哪一个专家肯站出来负责?还不是将这沉重的“副作用”所带来的恶果,转嫁给了学校,转嫁给了同样也是受害者的老师!中国从来不缺只会高谈阔论的专家,就连一个没受几年教育的中学生家长,都可以指着因为不交作业而批评了学生的教师的鼻子,厉声痛斥:“你这是在伤害孩子的心灵!”
让那些心灵不受伤害吧,让他们安安稳稳地不学无术,永葆一个美丽的心灵好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将在这些美好的心灵里变得无比强大!那些被侵占的岛礁,自然会因为他们心灵的美好而自己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