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不如怀念【随笔】


标签:
相见不如怀念那英b计划学生老师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相见不如怀念
文/韦步峰
当年,在《B计划》(Extreme Crisi)的片尾,Ken在英勇献身的鹰见队长墓前献完花,那英演唱的这首歌的前奏缓缓响起,随着那快节奏的演唱逐渐升华为一种酣畅淋漓的气势,影片在一大堆剪接的“要点镜头”堆砌中,落下帷幕。突然之间,有一种异常失落甚至很委屈。
就影片情节而言,绝对可让喜爱盯着打斗获得感官刺激的观众们大饱朵颐。特技人出身的导演罗礼贤,将特技场面设计和拍摄得有条不紊,人称“十分四平八稳”,其明快的节奏堪称香港动作片里的“示范之作”。喜欢动作片的我,见到片尾的字幕升起,才逐渐放松让激烈的场面“纠缠”得疲惫不堪的神经,强逼自己不去想离世不久的何冠昌,而倾心听着眼前的“那英”,做回味与深思了。
那是上一个一百年的九十年代末第一次接触“相见不如怀念”,我在那所几乎耗去了我九年青春时光的山村中学的工作,已渐进尾声。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只任教了四届学生。其中有两届我分别连续任教三年(第一届,九三;第二届,九五),他们留给我的印象,至今深刻得犹如昨天。他们的小脸蛋和有神的眸子,也经常在那些回忆的日子里,越发得明澈和清晰,以至于要说出更多的往事,来填补这份因思念而起的落寞了。
学生思念老师,乃“大道”,多;老师思念学生,属“个例”,少。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至少我是这么认为。我对这两届中我任教的学生,一直念念不忘。我曾将他们的个人照片,都贴在一起,附在我刻写、油印的教学资料后面,做了永久的保存。尤其第一届,我第一次真正做班主任接手的那个班的学生,至今连他们入座的位置,都还能够说出不少。那是一个门前有一棵大树的教室,坐满了学生,就是一种富足的感觉。她,就是我这拨学生中的一员。
她有瘦小的身躯,机灵的眼神,走路很仔细,有招人喜爱的笑容和耐人寻味的话语。她的语文学习成绩,不能算在优秀的行列,但却担任我的课代表。初见她时,她怯生生的,很纤弱;送来作业、拿走作业的次数多了,与我的话也便多起来,直至有时候竟也敢对我开一点半点的玩笑。极为吝啬与学生言笑的我,竟对她给我的顽皮以不拒。转眼间,初三即将过去。有一天,她突然找到我,对我说升入初四,如果不是我继续教她们,便有辍学的打算。我于惊愕之中竟一时不知如何劝说。他们从未重新划过班,换句话说,班上的每一个名学生,都跟了我三年。他们与我结下的,绝非学生与老师层面的关系,感情深厚的程度,可想而知。
她读完了初中,入读重点高中。此后,给我来过几封信,信中多为思念。她思虑的慎密,情感的真挚,很令我感动和快慰。但因其时正忙,又一时难遣适当之词,拖得时日久了,也便没有回复,以致于她于我,皆成憾事。她高考结束后,专程看望过我。那时,我已更换了工作单位。之后,就再没书信联系。每每翻阅那些教学资料,又时常翻至最后,于看着他们稚气的脸的深思里,很多次地想起她。几年后,参加异地培训的我,与她不期而遇。那是一个傍晚,早早吃过饭的我,正于公寓楼前甬道边闲坐。迎面走来了她的姐姐。搭讪时,我本想略略询问她的情况,却在转头间,正遇了她笑盈盈的眯缝着的眼,我惊呆了。她高挑的个子,穿一件小碎花的连衣裙,飘逸起来,宛如晚风中盛开的百合,轻盈又透着芳醇的靓丽气息。有些语塞的我,到最后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话语,只询问了一些她学习上的事情。此后,再没遇见她。只从她当年的同学那里得知,她读完大学,很快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我的最后一次遇见她,怕就是她毕业找工作期间,去姐姐函授学习的学校勾留。
现在想想,我的当年的与学生之间的情意,纯真得足能感动自己。岁月的流失,可以让一个人老去,可以让人忘记很多事,但惟独磨蚀不掉的,便是年轻时所投入的真挚与执着。也是在与她见面的时候,我对着她委屈的眼,说过这“相见不如怀念”的话。若干年过去了,我不知道她当年是用了怎样刚毅的决心或是怎样柔细的心情去理解这话的含义。但在我,这绝对是一种伤害。
就算你不了解 我那冷漠的眼 你为何视而不见 对你不是不眷恋 放了我吧 放了我吧 或许我在下着雨的夜
别再挂念那一些 放了我吧 放了我吧 或许我在下着雨的夜 当你的体温 如何去伪装 放了我吧 放了我吧 或许我在下着雨的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