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里的故事【随笔】

(2013-12-02 14:09:28)
标签:

复式教育

派饭吃

现代教育

家校联合

淳朴厚道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故事里的故事

/韦步峰

 故事里的故事【随笔】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听说我师范一同学被分配到村小任教,而且教的是复式班,我便很惊讶。尽管我知道,复式教学于学生学习而言,是非常有好处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它同时又是落后教育的代名词。我无法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混杂与忙乱,无法体验正规教学制度与落后教学实际之间的冲突,是如何克服的。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只好留成为一种期待,幻想着能有机会体验一把,那怕只是一次、一点。故事里的故事【随笔】

 

复式教育没有体验到,但我亲眼见过的全校只有一名教师,无法独立开灶,便由学生家庭派饭吃的情形。派饭吃,学生家长轮流给老师做饭,或将教师请到家里,或将做好的饭送去学校。一般情况,中午饭送学校,晚上饭,请老师到家。

 

说起给老师送饭吃,还听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家主妇将做好的饭小心翼翼放进篮子里,翻箱倒柜找到一白棉布做的裤衩盖在上面(胶东习俗,往往用白色的棉布将热的饭食包裹,一则可以保温,二则又不会因液化的水太多,损及饭食),让孩子给老师送去。孩子到了学校,见到了老师,将盛饭的篮子放下,遵照妈妈的嘱咐,说道:“老师,我妈妈说,别嫌弃,盖饭的裤头没穿过,是新的。”民风之淳朴,可见一斑。

 

吃了村民做的饭,按规定,教师需支付数量很少的“饭钱”,做饭的学生家长,也绝不会要。多数老师也便顺水推舟,客套一番了事;但也有生性耿直者,坚持换了别的方式一定要给,图个心中踏实无愧欠。实际上,无论是给或不给,那数额很少的一点钱,与学生家长请老师吃的饭之间,并不能构成对等关系,更不用说无价的村民们的厚道与热情了。但这样一来,学生老师与学生家长会结成一种亲密无间的“师长关系”,既然农家不将老师当外人,老师也绝不会将他们的孩子当“外人”对待。这种老师与家长的最为密切的结合,给学生以深切关爱,以最贴心的呵护。

 

这绝对是最好的“家校联合”。时隔多年,面对如今惨淡的家校关系,令人怀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一座座现代化的学校清新靓丽,其间往往有最先进的实验室、录播室,设备齐全的教室里,更是窗明桌净,宽敞得极具现代魅力。而在这些豪华的硬件背后,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社会似乎有着一些不太和谐的交流,是社会冷漠了学校,还是学校怠慢了社会,还是这当中有了可恶的“第三者”的恶狠狠的插足?无论怎样,都值得社会和学校为之深思!我们当然不是在梦想这回到从前,也绝对赞赏现代教育昂首阔步走过的辉煌,但那淳朴的民风和扎实的教风,真的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