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悲哀的是谁【随笔】

(2013-05-17 11:48:43)
标签:

体罚

尚方宝剑

教师

学生

随笔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该悲哀的是谁

/韦步峰

该悲哀的是谁【随笔】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即便是操作技能最娴熟的车工,也无法完全掌握纺织工人的操作流程。同样的道理,农民不可能有工厂流水线上的真切体验,酒店服务员也不可能有邮递员投递报纸、信件的诀窍。这就很容易解释我昨天的博文《碎语录01:绝对领导权》带来的费解了。

 

有人认为,那是一则冷笑话,意在嘲弄“劣等生”的不学无术;也有人认为那博文寓意深刻,从一个细节揭示了当前教育现状;更有甚者,有人读出了博文以外的含义,说具有绝对领导权的是我本人,因为我的命令,被那四名学生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间万象总被不同职业、不同生活体验的人解读。

 

我的本意,是心酸,是悲哀,是作为施教者对“水米不进”一类学生黔驴技穷的一声叹息。

 

水米不进,是胶东俗语。本义是说,人临死时,连水和米都吃不到肚子里了。用在学生身上,来形容听不进所有老师的任何话的学生。英国人close sbs ears to anything said by sbs teachers的表述清楚明了,耳朵关闭了,怎么听?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水米不进的学生数量在疯长。我先列举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实例。

 

几天前,某教师讲课时发现一女生玩手机。为了不影响上课,简单制止后,继续上课。下课后,找该女生交流,规劝其今后不再犯,好好听课就是了。但该女生竟然一口咬定自己并没有玩手机,还眼珠子一瞪,对老师脱口冲出一句:“你能教就教,不能教就拉鸡子(胶东方言,男人的生殖器)倒!”

 

某日,某部门负责人在批评参与打架斗殴的一名男生。因男生态度蛮横,将负责人惹火。一句“少教”(胶东方言,缺少教养)也让该男生瞪起眼珠子,立刻针锋相对:“我少教关我爹妈的事,关你屁事!”(声明:这负责人不是我,是我的话,那男生不敢)

 

悲哀,这绝对是悲哀。但该悲哀的人,是谁呢?

 

如果说老师该悲哀,说得通。在学生眼里,完全失去了应有的被尊重。但这苍白的仅靠道德来约束的尊重,早就随着天地君臣师被落下神坛而荡然无存了。如果说学生该悲哀,那么造成这局面的,是学生自己吗?学生,都是一些孩子,他们绝不敢在都言尊师的大环境里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挑衅公德。那便是家长该悲哀了。作为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有所成,即便成了栋梁之才,也至少学得知识,将来有口饭吃。但孩子就是不学好,家长也“无能为力”。那么就是学校该悲哀了。但学校又招谁惹谁了,没有哪一所以育人为宗旨的学校会支持学生有这样的无礼。想来想去,还是社会惹的祸。如此推理,对社会就公平了吗?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从来就是倡导尊师重教的,绝对不会容忍这样的言行存在。那么,到底该谁悲哀?

 

这些年,有关加强对未成年儿童保护的呼声,叫得山响。大有大厦将倾,非推枯拉朽,下大气力彻底革除学校教育中体罚学生的现象不可。有关部门,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归纳为架在教师、学校头顶上的三条“高压线”之一,谁碰谁倒霉,谁触谁下岗。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俨然“老百姓”的守护神,逢告必究,有事必管,有管必狠。

 

某地高中的一名教导主任,扇了一名不服管的学生几个嘴巴子,家长开始告。该地教育局将“肇事者”免去行政职务,成了普通教师。学生家长不满,继续告。教育局又将该教师调任初中,学生家长继续不满,还告。该教师也只有小学可以待了,但学生家长继续告,并不断扬言:我非让他失业不可。最终,学生家长如愿以偿,该教师被开除公职。多少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成为该地教师心中的一道阴影,久而不散。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愤怒。学生家长愤怒了,找到教育局,教育局愤怒了,将怒气发泄到肇事者身上。家长不受教育局管,教师归“我”管吧。这也难怪会出现学生打了教师没人管,学生骂了教师无人管的局面了。学生是孩子,属于被保护之列,教师呢?教育局和法院都不会受理受害教师的申诉。与其悲哀地消受悲哀,不如不趟这“浑水”。“由他们去吧,我不管行了吧!”于是,学生敢不做教师布置的作业了,敢在犯错后对教师公然顶撞了。

 

我们的确需要尊重人权,但一方面也不能丢了尊严。很多时候,学生的所谓的人权与教师的尊严很容易成为矛盾。如果学生骂了教师,该骂;打了教师,该打;那么杀了教师,也不要紧的了。“未成年”、“被保护”的确是亮灿灿的尚方宝剑。捣乱的学生们尽可以仰仗它为所欲为了。不是有挨了整的学生杀了校长全家么?不是有身高马大的男生强奸他的患病卧床的英语老师吗?

 

最好,国家也不设监狱,以便保护这些在尚方宝剑佑护下成长起来的“未成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