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行(02)【游记】

标签:
牟氏庄园牟二黑牟二黑子栖霞行游记 |
分类: 跋山涉水_游记合集 |
栖霞行(02)
——牟氏庄园(02)
文/韦步峰
作为建筑的活化石,牟氏庄园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保存完整可谓一绝;最能体现时代风貌和文化底蕴的物品,却少得令人伤心。无奈之中,留给游览者更多的,只能是对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封建地主日常生活的猜度和不得不去看那些“道听途说”来的史料了。
——题记
庄园内,果然别有洞天。
除了造型古朴奇特的屋舍建筑,更有园外无法看到的属于建筑工程类的精品。这人头攒动的目的,应该有好的光景——果然,众人脚下这片用石头铺成的图案,原来大有文章。导游说这叫石毯,又称“吉祥毯”。石毯的四角各镶嵌一只石蝙蝠,居中铺设三枚石钱,正中一枚石钱的方孔内四角上各刻有一个“寿”字,寓意是踏福踩钱,健康长寿。最常见的对人的祝福语,牟氏庄园用这设计巧妙做工精细的石毯说话了。难怪导游说出“请大家不要错过这难得的良机”之后,众人忙着去踩了。
我也留个影
众人忙什么
原来踩石钱,脚下有乾坤
来了清楚滴
感谢你拍滴
这当中除了祝福还有炫富。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地主家族,的确有实力向来客炫耀其家财万贯的豪富——“有钱才有地位”的意识在“刚进门”便得到了最为形象的诠释。但我始终认为,这设计还有其他的用意:甭管你是达官贵人、凡夫俗子、文臣武将,在 “请进”之后,只要留意脚下,脑袋便注定是低着的。
牟二黑的“二黑”是有来历的,前往庄园的路上,同行者之中就有人质疑。导游被早已乱熟于心的导游词束缚得失去了本心,游客听不明白的地方倒说了不少。文革期间为了政治的需要,将牟二黑塑造成一个恶霸的形象,富甲一方的他不但家中设有地牢,将“不听话”的佃农“拿”来问罪,而且强取豪夺,疯狂霸占别人的土地,所以“心黑”、“手黑”一直是我所认为的。但其实,是他的名字(牟墨林)之中有“一黑”——墨,再就是他肤色黝黑。
在牟墨林极其四子、六孙的努力下,牟氏家业得到空前的繁荣。
牟氏家族祖籍湖北公安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岁贡生出身的牟敬祖接受朝廷委任,来栖霞任主簿。在任时,栖霞城满目疮痍,百废待举。因县令空缺,代行其职,管政务,又管生产和建设,励精图治,政绩突出,受到朝廷和百姓的一致称道,被朝廷评选为“名宦”。卸任后落户栖霞,繁衍成族,坚持走读书取仕的道路。但十世牟国珑被诬陷罢官后,抛仕途,树耕读家风,读书之余致力于经营土地。到十四世牟墨林时,在土地上发迹。他在继承了祖上千余亩土地的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抓住机遇在大灾之年以粮换地,土地拥有量剧增。到他晚年,牟氏庄园的土地已达四万五千多亩。后经他四儿六孙扩充,到土改时,牟氏庄园已拥有土地6万亩,山峦12万亩,佃户村153个,四乡粮仓23处,年收租粮650万斤,成为胶东赫赫有名的大地主。(有改动)
牟墨林当家时只有25岁,到1870年卒,家族统治 “在位”近60年。任儿子再出色,也走不出父亲笼罩在他们头顶的华丽光环。可以这样说,牟墨林的四个儿子很有清帝雍正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今官二代、富二代们的无所事事倒也“理所当然”。只是这“富不过三”的古训不知道能以怎样的形式来应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