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之行(01)【游记】

标签:
威海旅游港口拍照威海之门贝多芬巴赫张大千徐悲鸿聂耳冼星海 |
分类: 跋山涉水_游记合集 |
威海之行(01)
文/韦步峰
正如存放去威海旅游所拍摄的图片的文件夹的名字一样——威海之行——我比较喜欢它的直接。
距离威海并不远,但久于足不出户的习性,遥望日久而终与之无缘。此番刻意前往,是动用了本来安排儿子参加北京夏令营的经费的。钱不是他自己的,我想儿子很清楚这一点,而且表态也似乎淋漓尽致,用了沉默。
前往威海的时候很匆忙,以至于故意忽视了天气预报的“暴雨”警告。在高速路上,远远朝威海方向望过去的时候,才多了那份担心——倘若真的是暴雨倾盆,我等将何以安身!毕竟走出了盼望已久的那一步,前面就是火海,也要亲眼见了才甘心。不仅我这样想,一整车的人几乎都跟我一样的自我安慰。
如果一个人在事先都毫无研究的情况下,就能够凭借着感觉进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而不走错路,的确值得佩服。我,绝对是凭着感觉在左拐右转,将不计其数的红绿灯和深不可测的交叉路口甩在了身后。到了进入威海的第一站——一个亲戚那里的时候,比预先设想的时间还早了半小时。于是,在没有“外人”赞誉的情况下,我狠狠给了自己好多次大拇指,当然是真心实意的。
午饭后,驱车到了威海港口。这里地形很是宽阔,尽管似乎就要下雨的阴天。港口的停车场早已经是车满为患,人倒是不多,除了有规模不小的旅行社组团经过。
用不着这么乐吧!当然,我把你拍摄得绝对是“笑颜如花”。
灿烂的笑的小伙子背后的高大建筑就是“传说”中的“威海之门”。因为它是钢架结构,也有人戏称其为“钢门”。当地人介绍到这里的时候,还特意将“健步如飞”的导游词做了一故意的个停顿,预先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给我们哄笑——可能这“钢”字的谐音实在太幽默。
靓丽的镜头绝对应该也有我——我跟儿子换了一个身份。
尽管我的五大三粗的样子有点国际化。墨镜看上去是不是很有派头?弯曲的双臂是不是很有力量感……有一点我必须说明:我那高高挺起的胸脯绝对是儿子“教唆”下的产物,我本人是绝对不会如此自信的。
“我!”儿子应声出列,很不客气滴站在那门前。透过“门”的玻璃,可以清晰滴看到有楼梯转到高处。据说进到那里需要买票,而且最高横梁处还有咖啡厅。我对此不感兴趣,只是在来的时候,从另一个角度观看了那如火焰沸腾般的那个装饰物——上面写着“庆祝建党90周年”
你当然需要拍一个特有型的跳起来的镜头了。
可惜我这手机不争气,倘若我的光学相机不被淘汰,将快门速度调整到1/2000,就连刚出枪口的子弹也都能拍摄到,何况是你跳起来这点小速度。不过,既然我的手机选择在你落地的时候“咔嚓”,也就只好这样记录你的“有型”了——尊重手机也是一种美德哈!
游玩了长长的海岸大堤,并且返回到我停车的地方。我便一个人躲进车里休息一会儿。昨天夜里值班严重缺觉,幸亏来时的路上因为新奇而无半点倦意,否则这将是极度危险的因素。朦胧中被电话吵醒,接了20分钟的同事的电话,不觉心中暗暗叫苦——老哥哦,俺是漫游……但半途回来的儿子拿了雨伞顷刻间不知所踪。我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么大一地方,走丢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游动墨笔绘制山水的老头是不知道的,因为他是张大千。请注意,那绝对不是根儿棍子,是被写意了的桌子。
这手托画盘的“年轻人”也不知道,因为他是徐悲鸿。
来往匆忙的俄国人——猜测的。
擦身而过的时候,我好像听到“Вэйхай это место, я был смысл ……”。
约翰·施特劳斯当然也是不知道的。那件已经不合时宜了的风衣和脏兮兮的皮鞋该清理一下了。有听说过有棉靴、雨靴,还有雾靴啊。
别这样看着我!巴赫先生,我喜欢你的曲子不代表就一定问你我儿子去了哪儿了,你该干啥干啥去吧——我看到你娃娃脸上的眼神害怕!
至于英年早逝的二位,我更不敢惊扰了。凡人的琐事怎么能让冼星海和聂耳前辈放弃深邃的深邃,来管这些“闲事”呢!
后来我发现儿子的时候,就在“贝多芬”(第一张照片中的那些急于拍照的游客前面就是)身后不远,这家伙竟然耳朵里塞着耳塞在听他的MP3——绝对是故意的!大海的雄壮和MP3里传来的歌声不用去鉴别也知道根本不相配!(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