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长学校思路网络无聊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文/韦步峰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不少中小学都陆续添设旨在加强网络互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媒体设备,教师的办公用机也有很大的改善,经济情况较好的地区基本做到了人手一机。昨晚在群里看到我地教师笔记本发放还算及时,但有的学校领导想方设法阻止教师上网的消息。学校非但不给接线,就连教师自己买来的上网设备都被强行拆除。
闻听大为困惑。一方面为想上网而不得的教师深表同情,另一方面也为穷其所能阻碍教师上网的部分学校领导感到惋惜。就目前情况来看,这已经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相对普遍的“大众现象”。网络事业的发展是迅猛的,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人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只要谈及上网就感觉是在不务正业,只要热衷上网便“不是什么好东西”的论调尽管没有堂而皇之公开叫嚣,但在不少人的骨子里还是占主流的。持这种观点的都是些什么人呢?网盲!而毫无半点网络知识的这一类人,几乎可以跟缺少网络文化相挂链,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又等同于文盲。
事先没有做过统计,当前“执政”的中小学校长熟练使用电脑者几何,但从校长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知识体系来说,理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这当中当然包括使用互联网——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很难想象一个不懂使用电脑的校长治下的学校能有什么创新发展。而事实上,这样严重缺乏信息技术知识的校长目前来说仍大有人在。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上网的教师理所当然是“异教徒”,应该棍棒伺候。阻止教师上网才是他学校工作之本分,应该情有可原了。
他们的阻止的理由,无怪乎教师有可能“迷恋”网络而荒废工作,为了这“有可能”而断然采取武断的方式来遏制,这也是无能的表现。纵观全国绝大多数名校的校长,没听说过他们动此干戈,恰恰相反,他们之中有不少还是论坛高手、博客高手,他们能够快速利用因特网处理和发布信息,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给养”。我不是说只有擅长使用互联网才能工作上出创新,才能让其学校上档次成为名校,但既然网络非但对学校工作并无损害而且有“增色”的可能,那为什么要横加阻拦,白白浪费早已经就绪多年的校园网资源呢?说到底,还是一个意识问题,也还是一个文化知识匮乏的体现。
教师的上网不可避免有遇到聊天、游戏的情况,但只要引导得法,培训及时,快速调整学校固有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依照教师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将网络“变废为宝”,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利用网络互通教育信息,实行远程培训都是显而易见的长处。聊天、游戏作为网络世界的“衍生物”,尤其存在的必然性。聊天也可以增长教师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难道聊天内容都是无聊信息?要知道行业之间的交流,工作群信息的处理都属于聊天范畴。学科教师、班主任培训,组织者往往为了便于联系而附带成立QQ群,试问:这是否也是无聊的举动?
正如我国上世纪末实行的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好的东西进来了,但也不能否认跟随好东西进来的也有肮脏,有肮脏进来,是否就要考虑再将好不容易开启的国门再关闭呢?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涉及的人群这么多,尚且能够不断用完善法制、提高精神文明工作力度来加以引导,作为面对有着较强知识和能力的教师,怎么就不能与时俱进调整工作思路,采取“导”而不是“堵”的工作策略呢?“堵”的结果又能什么呢?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再去试图用陈旧的类似军阀的霸王方式来应对,无疑是螳臂挡车。作为教育人都知道一个道理,用优秀的品质去占领孩子们的心灵阵地,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去夯实孩子们求知的历程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作为校长理应更加懂得这一点!
还有一点需要着重指出,当前学生范围的上网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授业的老师如果落后于学生,后果会是什么?一个对网络毫无知晓的人,怎么能够去因势利导学生的上网呢?表面上看,这类校长限制的是教师,其实他在格杀一种可能,一种由老师引导下的学生正确上网的,由堵到疏的可能。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不能用一个“过”字来判断其武断,从教育对象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是罪孽深重。试问:谁敢担此责任?
但依然欣喜地看到,为数更多的有着正确发展思路的校长,将提高教师网络知识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工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教师的成长而努力。这样的校长管理下的学校才是有希望的,才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在这样的学校求学的孩子们才是最幸福的。这才是新形势下校长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