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蜂情

(2010-06-14 10:57:01)
标签:

马蜂

蜜蜂

蜂窝

大桶

顽童

情感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散文】蜂情

 

/韦步峰

打开窗户不久,就有“嗡嗡”声萦绕耳鼓。环视室内不见疑心的苍蝇踪影。起身,捏着蝇拍四处找;侧耳,扫视。终于发现“制造事端”的是一只蜂子,而且多半是一只蜜蜂。

我对蜜蜂是有好感的。小时候村外遗弃的营房那里每年都来养蜂的南方人,那一片片杂乱摆开的蜂箱堆放在草间、平地上。进进出出的蜜蜂异常繁忙,那么多的蜜蜂拥堵在几个狭小的出口,总是让我们这些顽童静静地观望着,观望着。

最为惊心动魄的,是看头上蒙了细纱,戴着手套的养蜂人提取蜂蜜。除去蜂箱盖,露出一块块臃肿的上面挤满了蜜蜂的板子,用刷子扫去蜜蜂,将板子插进一个很大的装有“机关”的铁桶里。转动那机关,板子便在大桶里飞快地旋转。大桶里发出“刷刷”的声响——蜂蜜被从蜂窝里甩出来,由桶壁汇集到桶底,桶里的蜂蜜就逐渐多起来。那“刷刷”声是巨大的离心力让蜂蜜以点滴的状态撞击大桶发出来的,但我也疑心也有不肯离去的蜜蜂,被从蜂窝里直接掀出来撞击桶壁,我不止一次看到过几只蜜蜂在大桶里的蜂蜜中挣扎——养蜂人视而不见。

【散文】蜂情

遇到蜜蜂,大人告诫小孩子不要伤害它们。久而久之,避让蜜蜂就成为“上房揭瓦”级别顽童的“美德”。

但遇到马蜂,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马蜂的“待遇”远没有蜜蜂高。它们的窝遭到顽童的袭击,轻则“地震”,重则“被毁”,马蜂是不能容忍的。满大街抱头鼠窜的顽童,身后头顶上跟着一团马蜂……小脑袋上被马蜂用屁股狠狠“打上记号”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那肿胀起来的疼痛无法忍受。遭到“亲热”者往往是极少数,而且多半是年纪小、没有逃跑经验者的下场,但遭遇几次被蛰,也便学乖——被马蜂蛰了头,没什么大惊小怪,况且我们还有那么多医治的偏方。

攻击马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长长的杆子捅,这种方式对马蜂窝来说是致命的,往往杆子上去,蜂窝下来;另一种是用弹弓。“砰”声响,石子飞出,直奔蜂窝。一群顽童,人手一个弹弓,一片石子飞出倾泻到蜂窝上,那阵势跟“彗星撞击地球”没什么两样。遭受如此“血雨腥风”的蜂窝,窝内的幼虫纷纷掉落,甚至整个蜂窝直接被石子打中粘连树枝的部位而坠落……失却了家园的马蜂,簇拥着拥挤在那曾经挂着蜂窝的树枝上,黑压压,很粗!

攻击马蜂并不是孩童的“天职”,记得那年儿子4岁,跟着我在河坝的树林里用弹弓打鸟。遇到一耷拉着的肥胖的纺锤形的蜂窝,不假思索,石子飞出,耳轮中“嘭、嗡——”声起。我转身就跑,身子压得很低,“噌噌”十几米掠出。想起身后跟着的儿子,只见他竟然也学着我的样子在逃命,而且嘴里“啊——啊——”连声,将逃命演绎得更加完美。回身抱起肥嘟嘟的儿子,敏捷地逃离了那是非之地。从那以后,我再没有攻击马蜂窝,这也该是我儿子的举动了,他也该继承这“传统”了吧。

终于,蜂子飞到我的眼前,循着声音,我挥出去苍蝇拍,“啪”!“叭——”,一只黄褐色的蜂子在很远的地面上“抽搐”,果然是一只蜜蜂。心中难过起来,隐隐责怪蜜蜂干嘛飞起来那么像马蜂,更加责怪自己下手太狠。

把拍子伸出去,轻轻触及躺在地上“受难”的蜜蜂。蜜蜂终于忍住疼痛,爬到拍子上来,几乎用上了所有的足。看看伤得不是很厉害,我竟然欣喜起来,忙不迭将它挪到室外花圃,那里正有一束半开的红月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