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散记之一:归程
(2009-01-28 18:26:02)
标签:
春节春晚日记除夕年随笔感悟漫笔感言情感 |
分类: 乡土情怀_春节漫笔 |
春节散记之一:归程
韦步峰
对于我的回老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阔别之后的回归,距离家乡的距离只要是有时间,是天天可以回的。但是工作、成家之后的所谓的忙碌一直是我很少回家的借口,妈妈对此也颇有微词,总会时不时地叨叨着她的思念。而我,也是很随意就搪塞过去。春节前夕,妈妈终于打来电话,“提醒”我早点回老家准备过年。
记得去年是年三十回家的,爸爸的脸上已经有了不快的神色,言语之中没有流露,但作为熟悉他的儿子的我,早已经很明白的感觉出来。回家过年天经地义,在他看来。早早回家安顿浮躁,安安稳稳过年,毕竟是老人心中盼望了一年的一种很强烈的情感。也许做晚辈的永远也体会不出这份固有的亲情在年来临的时候的急切,也许要等到自己年老的时候才能真切的感知。
中国人对于年的概念是很强烈的,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地思忖着年的味道。年,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在年来临的时刻,人们都要回家躲避年的侵害……于是有了家人团聚的时刻,有了亲人相逢的机会。年,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节日的代名词,更成为一种文化的代名词。年,是有味道的,年是有感觉的。年,用特有的方式保存在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面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各国的经济萧条,市场经济的不景气毕竟是挤压在全世界人民心头的一块病痛,但中国的春节,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市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奔波劳碌一年,也就是为了能过一个好年,往往把一年的积蓄很大方地用于年的消费里。这对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有显著的作用。但我担心的是年后的第一季度问题,年前的花销毕竟也或多或少“透支”年后的资金。但不管如何,年毕竟是要过的,而且要好好的过,过出来一个像样的春节。
一路风尘一路忙,顶着凛冽的降温天气,我是咬着牙奔波而来,当我进入生我养我的村落的刹那间,感受到的更加是一种自责,这个我十几岁便开始离开——回归——再离开——再回归的家,熟悉而又陌生。在我的感觉里,我关心着她的一切,也爱护她的一切。新修整好的街道高高地耸起,平坦而齐整,村民们整齐的居所似乎也是一种进步。见到家乡的人,面孔有生疏的感觉,但同乡的概念似乎在激发一种潜在的默契,陌生之后的亲切笑语或者自然流露的温暖的表情似乎更加是一种家的温情。熟悉的老屋依然静静地等候在那里,似乎也是在期待我的到来。
系列“漫笔”之其他作品快速浏览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