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余秋雨中国杂谈救灾国家利益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文/韦步峰
几乎是所有的人,在事故发生后都会不约而同进行归谬,都会回头去找“元凶”,对事故带来的伤害而引发的怨恨、震惊以及仇恨无休止地转嫁到“元凶”上来,这就是事故之后的一个普遍反应,这些反应有的是必要的,对快速找到造成事故的根由有积极的作用,而有的则是没必要的,甚至能起到反作用的归谬。
汶川地震以来,灾区的抢险救灾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家慷慨解囊,积极参加志愿者,表现出来了空前的民族团结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令世界惊叹。应该说,这是我们遭遇灾难不幸之中的大幸,正是由于举国上下的责无旁贷的付出和援助,灾区的损失才得以减少到最低。我为有这样的国家而自豪,为有这样的人民而感动,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团结而信心百倍,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而由此派生出来的有关学校建筑质量的问题的争论也终于演化成一场新的灾难,不少的人开始追究当初的施工者和工程监理等部门的责任。追究责任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不是建筑质量问题,怎么会有那么严重的倒塌事故发生!是啊,面对灾难,没有不痛心的,面对失去了亲人的悲痛,我们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可痛定思痛,建筑质量不能不说没有问题,这也是事实,但是,绝对不能把灾难仅仅归结到建筑质量的问题上来,这次地震确实是史无前例,是空前的灾难,这也是事实。灾难降临了,惨剧发生了,忍住悲伤,把主要精力放到家园的重建上来,而不要去为难政府,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才是我们灾后的重点。
针对余秋雨前些日子发表的博文引发的争执,我还是始终坚持确确实实没有必要,余秋雨说的没错,是站在客观的高度来审视了整个国家的利益,绝对没有亵渎灾区遇难人员的意思,我是这么理解的,可是就有的人无视事实的存在,而进行一味的“情绪化”反应,确实令人费解,这其中通过我的观察也有的人是受了蛊惑才这么说的。通过某些“反对意见”来看,有的人其实在此之前根本不认识余秋雨是谁,而只会跟着别人一起谩骂,至于骂的对不对自己全然不知,在他的意念里,反正有那么多人跟着骂,错,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更有甚者抬出来有关余秋雨先生《钟爱一生》里的内容来进行攻击,试问这攻击的人,你读懂了余先生的那本书了吗?你是否是道听途说了呢?
余秋雨先生也没有去争辩,只是今天中午转发了一个帖子,尽管这帖子不能起到百分之百的验证某些人的谩骂是一种无理甚至是无知,但或多或少能引起震动吧。我当然也怀疑有的人会咬住不松口:这是不是编造的之类的话。但,事实真相很快就能知晓。我只是提醒人们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仅仅凭借自己的感情用事。
|
2008-06-10 14:04:57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94efe01009kh4.html 我为日本救援队担任了好几天的翻译。他们对于中国一些评论者把地震死难的责任唯一性地推到建筑坚固与否的问题,有一些不同意见。他们说,中国当地的建筑质量标准确实偏低,但应该多方位考虑,日本地震很多,大家经过多年研究,渐渐明白防止地震伤害的建筑,首先是要用轻型材料,其次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力度,当然坚固也很重要。就在这次四川救灾过程中,他们感到最吃力的麻烦之处是,发现了生命迹象,但压在上面的建筑材料太重、太实、太难于分割。这就失去了大量的救援机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一带缺少地震预防敏感,这与这一带原先不是地震频发地带有关,因此没有采用大量较轻、有弹性的建筑材料。他们希望在今后重建时注意。此外,他们作为地震多发国的救援队也一再说明,这是彻彻底底的自然灾害,而且严重程度百年未遇,是全人类的一个大难题。全世界的建筑学家和科学家要从这次灾难中重新研究地震预报和抗强震房的设计。他们希望中国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