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柳州.麻角舞厅

(2007-04-22 07:41:55)
 

闲话柳州.麻角舞厅

我把作文题目贴在网上,水银MM跑过来问:“麻角”是什么意思呀?

麻角是柳州方言,用在这里是廉价、“便宜”的意思。要是你听到有人说:我现在几麻角的!那又是“拮据”、手头紧的意思了。

柳州最早的麻角舞厅应该是工人文化宫露天舞场,严格来说它还不是“厅”,只是个露天的池子,但它有“麻角舞厅”的特点:因陋就简,门票低廉。每当夜幕降临,跳舞的人便来了,掏出一块钱,买票进场。跳舞的人群里有眼镜片厚如水杯底的中学老师,还有领带西装不同朝代上身的民工们。更有花一团锦一簇的工人医院的实习生和小护士,引来第二空压机厂的青工们枝头叶下,蜂狂蝶乱。

孤独飞鹰扛相机扫街的帖子里有个翁大妈:手捧录音机,在路上且行且舞!如痴如醉!当年她在露天舞池跳的太空舞,那叫技惊四座!张岱的《陶庵梦忆》里有个“王月生”---“矜贵寡言笑……群婢见之皆气夺,徙他室避之。”翁大妈不是王月生,她没有“矜贵寡言笑”,但她跳舞时凤翔千仞的神情却也让人肃穆旁立!
   
算起来二十二年过去了,在孤独飞鹰的镜头里,翁大妈还在跳……

后来,有了汽车总站舞厅,那才是真正的“厅”---白天是汽车总站候车厅,到了夜晚把候车的凳子往墙边堆……没有蛤蟆灯,没有柜台,不卖瓜子,甚至不提供开水,头顶上七八只吊扇呱啦乱转,凳子没够坐就站着,单等八点钟那一刻,两只大音箱轰鸣起来,笙簧杂奏,箫管频吹,嘭嚓嚓舞起!

罗老师是我当年的邻居,这个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文革时下放农村,做生产队的记分员。后来落实政策,回城做了老师,在某中专学校教英语。平反了,压抑十多年的舞瘾也急剧膨胀起来。九三年暑假,我没事可做,天天呆在家里,看到罗老师常在午后走出家门手搭凉棚望天:这太阳……怎么还这么高……”他酷爱跳舞,但头光、人矮,还有点儿罗圈腿,不是舞厅里人们追捧的对象。我跟他上过几次舞厅,他一进门就巡场仰望一周,看看有没有熟悉的人。看得出舞厅里没人跟他不熟,可是,熟悉的人里没一个不扭头回避他!好不容易捉得一个舞伴,上场了,舞厅里灯火昏暗,只有他一颗光头在闪亮。他说话大声,一路给舞伴纠偏,舞步也夸张,一招一式活像卓别林走鸭步。看见的人都在笑,那舞伴心里暗暗叫苦,盼望舞曲快点结束。三步才跳完,他又尾追着要跳四步,急得那舞伴从后门逃离。

云头岭舞厅开张的时候,麻角舞厅里便开始卖瓜子饮料了。一张小方桌,两边各一张长凳,供人们歇场时嗑瓜子、喝饮料。

舞民多是下岗女工,革命工作干了几十年,说没就没了,回家呆着。怎奈自己是牛马命,闲得慌,总得找个地方出出汗才睡得着,于是便来跳舞。当然了,瓜子饮料多是男人请的。

小羊说:小时候,听隔壁姨妈说,跳舞的男人总是带电筒去的。当时不理解“电筒”的含意,以为舞厅里黑灯瞎火的,怕摸黑跳舞踩对人,拿电筒照路……后来长大了,跟同伴排排尿。同伴是个白话地区的人:哎哟!小羊猛男哎!电筒更长!酒杯更大!才知道“电筒”指的是那个!嘿嘿!

舞跳多了,总得有点什么事情发生,一些舞厅便配合地在中场熄灯。刚开始是十分钟,每到亮灯,常看到“偷油老鼠分头窜,交颈鸳鸯两处飞”的情景。后来应广大舞民的要求,延长到二十分钟……且熄灯开灯还宣布:熄灯了啵!”“开灯了啵!

再后来,一些舞厅就沿墙边分起小隔来了,叫“雅座”,为了“隐私”,甚至有拿竹竿钓东西卖给里边人的现象,避免开门关门的麻烦……

我的同事老杨原先不会跳舞,跟风去了几次,后来迷上了。当年古亭山新开发,他在“春苑小区”施工。每天饭后一桶冷水倾盆而下,三搓两抹了事,跨上摩托车,赶回市里跳舞。河南片麻角舞厅里的女人们,没有不认识他的!跳完舞又到谷埠街口宵夜,喝啤酒、嗦螺蛳、咬鸭脚……夜了不敢回家,过桥到工地睡觉,借口“加夜班”。后来风声传到他老婆刘姨妈耳里,两人隔三差五的吵起来。杨奶奶说:“几十岁的人了,还为这个吵架,不就跳跳舞嘛!”刘姨妈说:“就跳跳舞?要是我开个眼闭个眼,就跳上床去了!”刘姨妈越想越来气,夜里老杨去舞厅找舞伴,她到舞厅找老杨。有时碰上了,免不了一阵撕扯,撕扯老杨,也撕扯老杨的舞伴。

刘姨妈最喜欢我儿子了,儿子周岁后、上幼儿园前,几乎天天抱回她家里,有一次她抱我儿子上街,小朋友在她怀里说:“这个女人有点凶,骂了家婆骂老公。公鸡躲了蚂蚱虫,蚂拐咬了扁头风。”她听了一愣,问:“你说什么?”小朋友说:“这个女人有点凶……”她听了,笑得瘫在地上。

说来也怪,后来他们不再吵架了,老杨也不上麻角舞厅了。

网友“情牵一生”说,八九十年代,麻角舞厅多了:一0四、桃花园、柳锌、机务段、东方……“爱上网的鱼”说,还有雀儿山山洞里的“金丝鸟”呵!

他们说的这些,我不太了解,二十年来,我多住在河南片,说到“山洞舞厅”,我知道马鞍山山洞里有个“天后宫”,也是个麻角舞厅。

我有个亲戚,父子俩在来宾县城开了家小百货店,每到周末,他们一起上柳州,分头进百货、进成衣。

该返程的时候,进成衣的儿子打电话到百货批发商店里找老子:爸,今晚我没回去了,我同学请吃饭。老子说:没回就没回咧!刚好我的战友也请我吃饭,我也没回去了,明天先!其实父子俩各怀鬼胎'-都要请各自的老板娘跳舞。

到了嘭嚓嚓时间,在“天后宫”,父子俩跳到一起了,儿子一双惊恐的眼睛望着老子:“爸……“

老子压低嗓门说:“爸---爸什么*咧!你古跳你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