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人生走过的31个国家和地区中,最让我想念的一个城市,也是我在国外生活最久的地方,就是埃及的伊斯梅利亚。
这是一个坐落在埃及东部,苏伊士运河边上的港口城市。它横跨着亚非两大洲,我至今仍然说不清,人生是怎样一种缘分,让我在那个小城,工作生活了两年,那里有我的埃及学生,我的朋友,还有我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我喜欢它的宁静与安详,没有开罗那种拥挤和嘈杂,对我来说那是一种远离喧嚣的异域风情,我经常在夕阳下,漫步苏伊士运河,看着鳄鱼湖,坐在休闲的俱乐部里,和阿拉伯学生们聊天。
这个小城有着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正好在苏伊士运河的中间,与北部的塞德港,南部的苏伊士两城被合称为苏伊士运河三姐妹,它枕着苏伊士运河,向北80多公里就是地中海,向南80多公里就是红海,向西120公里就是开罗,举步之间就你便可以从非洲来到亚洲。
传说当年摩西率领希伯莱人出埃及时就是由这里进入西奈半岛的,而后来的耶稣一家人也是由此进入开罗避难的。而作为一座城市的命运它的建立与繁荣始终与它所枕靠着的世界大动脉--苏伊士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没有苏伊士运河前这里原本是一个叫鳄鱼村的小村落,现在的伊斯梅利亚市内还有一个鳄鱼湖,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场所。
1863年,为满足苏伊士运河这一浩大工程的需要,费迪南德-德-雷塞布(法语:Ferdinand Marie
Lessepd),这位担任过前法国驻埃及领事的工程师奉命在未开通的运河沿岸选址建造一座城市,以便于给工程人员休息。当时那个小小的鳄鱼村由于恰巧就位于将要开通的运河的中间位置被荣幸的选中作为新城市的基础。
至于城市的得名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还作为一个行省隶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当时担任埃及行省的总督叫伊斯梅尔,故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座新城。
伊斯梅利亚从建立起,一直都是整个苏伊士运河的管理中心,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国际运河公司总部就设在这里,不过一直由英国殖民者把持管理权,埃及人民为赢回运河以及伊斯梅利亚的主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1956年7月26日,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首任总统纳塞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并进占国际运河公司总部,至此伊斯梅利亚重新回归到埃及人民怀抱。1960年,伊斯梅利亚市升格为新成立的伊斯梅利亚省的首府,政治地位进一步被加强。
也正是由于战略地位如此重要,伊斯梅利亚一直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一个场所,历史上五次中东战争,它卷入了三次。几乎就在这座小城回归祖国的同时,第二次中东战争,即苏伊士运河战争就爆发了,伊斯梅利亚是在炮火的洗礼中庆祝自己的回归的。当时面对英国,法国,以色列三国强大的军事打击,埃及人民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参军抵抗,埃及政府也炸沉47艘船只堵塞了苏伊士运河,最终在国际舆论,和强国博弈的支持下埃及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完全收回了伊斯梅利亚及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1967年6月5日,“六日战争”即第三次中东战争在埃以两国之间爆发,如果说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是虽败犹荣的话,第三次中东战争对埃及来说毫无疑问是耻辱性的失败,整个西奈半岛全部沦陷,埃以两国隔苏伊士运河对峙,伊斯梅利亚成为了战场的最前沿,这座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小城被战争的炮火沿运河撕裂了长达6年之久,苏伊士运河则被关闭了8年。在此后双方长达6年的漫长的消耗战中,伊斯梅利亚市遭受了极为惨重的破坏,20万市民背井离乡,除兵营外,整个城市几乎成了空城。
1973年10月6日,犹太教的赎罪日,埃及人选择了这一天打响了收复被占领土的十月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伊斯梅利亚成为了双方的主战场,当天下午两点4000名埃及士兵组成的先头部队在200架飞机和2000门大炮的支援下强渡苏伊士运河,我现在的苏伊士运河大学人文学院的院长阿布德里赫穆当时作为一名战士参加了这场战斗。战争开始6个小时后以色列在运河对岸精心构建的巴列夫防线彻底崩溃,负责防御的三个装甲旅一个步兵旅被全歼灭,埃及取得了初战的胜利,但是不久以色列又依靠其空中优势重新赢回了战争的主动权,随即攻过苏伊士运河,攻克苏伊士城,兵围伊斯梅利亚,但由于埃及军队的抵抗始终未能攻入市区,
10月24日,埃以双方在多方斡旋下宣布停火,埃及虽然先胜后败,但也第一次给了以色列沉重的打击,为整个阿拉伯民族赢回了尊严,因此10月6日被定为埃及的军队日,全国放假三天,这也是我到埃及以后的第一个假期,看到这里的报纸和电视媒体介绍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经过这场战争后,埃及务实的政治家,萨达特总统等人认识到,以国家实力彻底消灭以色列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他们拿出巨大的政治勇气,选择了和以色列的和解。
1975年随着埃以和谈取得重大进展,以色列归还了整个西奈半岛,关闭8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伊斯梅利亚这个苏伊士运河的宠儿终于走出炮火硝烟,找回昔日的和平繁荣的生活,埃及政府在这里重新设立了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它又恢复了对整个运河地区的行政管理和指挥。
今天的伊斯梅利亚宁静而悠闲,这里的人民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坦克与战斗机的遗迹停留在城市的角落,但早已沉默无语,硝烟的岁月已经远离,人们尽享和平的快乐。每当夜幕降临人们齐聚在各种咖啡屋冷饮店的门前,泡一杯咖啡,抽一袋水烟为自己的足球队----伊斯梅利亚队的每一场胜利欢呼呐喊。热恋的青年男女相敬如宾的在公园里倾诉柔情爱意,无拘无束的孩子嬉闹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总是向我这个外国人投来好奇的目光和“welcome”的友好问候。
我作为这个城市少数的外国人也随着他们的生活节奏,融入期间,每天听着清真寺里《古兰经》地吟诵声,衷心有感于这小城今时的宁静与安详,和平生活的幸福就这样简单地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经常和同事戏闹在苏伊士运河的水里,仿佛又找回了了童年才有的欢乐,我惊诧于海水汇成的运河水的清澈与轻柔,那不足200米宽的河道往来着世界各地的超级大货轮,每次见到中国的巨轮在眼前经过,我们都会忍不住挥手欢呼。对面的巴列夫防线已成今日这个城市的一个旅游胜地。
如今苏伊士运河与伊斯梅利亚正敞开双臂,以更开阔的胸襟,向世界各地远来的轮船挥手,但愿常青的橄榄枝能长驻期间,烽火狼烟永不再临。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也是时候回去看看了。
2007-10-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