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鹤楼上斗诗才

(2024-02-04 16:08:35)
标签:

黄鹤楼

诗歌

分类: 天下书屋

黄鹤楼上斗诗才


  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拍到了才华横溢的李白,在黄鹤楼上看到了崔颢写的这首《黄鹤楼》的叹服的场面。崔颢一生事迹流传的很少,留存下来的诗歌也只有四十几首,但是让他名动天下,流传千古的就是写的这首《黄鹤楼》,在所有关于黄鹤楼的诗歌中,崔颢这首排第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最精彩,最创新,最出人意料的是一开篇就用了三个黄鹤叠加,这在律诗中一般是不允许的,崔颢不避重复,一再使用“黄鹤”一词,反而化腐朽为神奇,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创新就是在懂规矩的基础上尊重规矩又敢于打破规矩。


  这首诗,从风格上看,前四句是古体,后四句是律体。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一个古代文学常识,唐宋时代的诗人写诗是非常严格的,他们把格律森严,对仗工整的诗体叫近体诗,把比较自由的、不受格律束缚的,也不讲究对仗的诗歌叫古体诗。唐宋时代的诗人是既写古体诗,也写近体诗,崔颢这首《黄鹤楼》把两者完美结合了,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前四句回环往复,后四句的对仗也是非常工整,除了形式美,意境也美,“白云千载”的时间意向与“空悠悠”的空间意向完美结合。时空交错的苍茫,诗人触景生情的无限感慨,眼前实景逐渐虚化,虚实结合,营造出一种非常高远的意境。


  李白游览到黄鹤楼的时候也想题诗,看到了崔颢这首诗呆掉了,自己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作为唐代诗人中的超一流高手,李白这个赞美让崔颢的这首诗更加名声大噪。


  赞美归赞美,李白内心也是不服的,这个诗人之间的比较,就像武侠高手之间的过招,武痴一看到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找到那种独孤求败的兴奋。李白在两首诗上和崔颢争胜,也成了千古名篇。


  一首是《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是李白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风格明显受到黄鹤楼影响,除了开篇用凤凰回环,结尾也落到使人愁的意境。


 还有一首就是《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黄鹤楼崔颢已经No.1了,李白把谢脁楼写了出来,中国历史的名胜古迹,很多都是因为有文人给他写的诗歌或者文章增添了人文内涵,就像《岳阳楼记》、《滕王阁序》、《荷塘月色》。谢脁楼属于李白,也因为李白,谢脁楼跻身中国文化名楼之列。我以前喜欢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些年愈发喜欢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两位诗歌中的绝代高手,围绕着黄鹤楼的比拼,反而给我们留下如此精彩的诗篇,让我们后人赞叹连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