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帝国梦遇黑龙江(24)——炮口下的讨价还价

(2023-10-02 22:03:46)
标签:

穆拉维约夫

俄罗斯

中俄瑷珲条约

尼布楚条约

分类: 天下书屋


帝国梦遇黑龙江(24)——炮口下的讨价还价



  公元1855年初,穆拉维约夫认为俄军已经在黑龙江流域占据了绝对的军事优势,与中国政府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在2月份正式行文给中国的理藩院,行文中他措辞狡诈的把中国的库页岛写成了“我堪察加”,也就是后来俄文称的萨哈拉群岛,把与英法之间争夺黑龙江的战斗说成是“维护大清国利益”。最为用心险恶且不讲理的是要求清政府把回文送到阿穆尔河河口,本总督愿意去一趟。众所周知,国与国之间边界问题的谈判,应该在双方协商公认的合理边界地区,哪有硬跑到另一国领土深远地区单方面指定交涉地点的事情。


  清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倒是并不昏庸,他们回信俄国,要求中俄全权代表去库伦,也就是今天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会晤,然后一同去《尼布楚条约》划定的格尔必齐河,谈判问题只能讨论《尼布楚条约》尚未确定的乌第河以南的一小片“待议地区”,其他划定的国界,我大清概不谈判。


  这个期间穆拉维约夫继续往黑龙江流域秘密调兵。中国政府的回复他是不意外的,他故意利用清政府办事拖沓的特点,故意玩弄外交文字游戏,什么我已经到了阿穆尔河,为了避免耽搁,还是来黑龙江这边谈。


  1855年5月12日,清政府只派了四只中国帆船带着几名官员来格尔必齐河,穆拉维约夫却组织了大小154艘船,运载8000多人坚持前往黑龙江。俄国外交部当时给理藩院的咨文措辞上还没敢将黑龙江划归俄国,这惹得穆拉维约夫大发雷霆,认为外交部犯了严重的错误,他不允许政府其他人插手黑龙江事务,请求沙皇将大权全部交给他一个人。


  1855年8月12日, 清政府不得不在谈判地点上做出妥协让步,派出奕格为首席代表的谈判团队,到穆拉维约夫指定的松花江口,9月9日首轮谈判,穆拉维约夫就以生病为由,退居幕后,派出海军少将扎沃依科主持谈判,一开始就狮子大开口,拿出来他们预谋已久的以黑龙江划界的方案。谈判方案如同一份最后通牒,谈到晚上8点钟,中方代表无能为力。


  9月11日,会谈继续,穆拉维约夫这次露面,他想知道中方对那份“最后通牒”一样的方案的态度,结果中方代表这次拿出来1853年6月16日,俄国枢密院给中国理藩院的咨文译本,这个译本提到的是以格尔必齐河划界。这就是让穆拉维约夫之前大为恼怒的俄国那份“错误”的外交文件,现在被中方抓住了把柄,结果他就以无赖的嘴脸百般威胁中方代表。


  这次谈判并没有取得成果,回去后,穆拉维约夫立即致信俄国枢密院,要求他们重新发咨文纠正前面的错误,同时继续加强向黑龙江流域的武装移民与军事部署。清政府这个期间并没有对黑龙江流域做任何针对性的反制措施,这就导致最后在《中俄瑷珲条约》中更加被动的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