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的4月20日,我们《反思义和团》系列更新第59集。上一集我们《大沽口之战》中留下一个悬念,一位甲午海战中的英雄,在庚子国难期间,面对大沽口的军情危机,居然指挥北洋舰队按兵不动,强令舰队不准开跑,甚至带领舰队仓皇逃跑,坐看大沽口炮台失陷,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就是叶祖珪。
叶祖珪生于1852年,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一个私塾老师的家庭,兄弟姐妹九人中他排行第三,因为家境贫寒,他放弃科举,考了福利待遇较好的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1871年,19岁的叶祖珪成为船政学堂第一期的毕业生,1876年,24岁被选派和刘步蟾、萨镇冰等同学一起去英国留学,1881年他出任英国打造的“镇边”号炮舰管带,1884年中法战争,他奉命镇守北塘。
1889年,37岁的叶祖珪成为北洋舰队“靖远”号管带,靖远号与邓世昌的致远号是姊妹舰,装备有210毫米的克虏伯主炮三门,18节的航速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叶祖珪指挥靖远号紧随旗舰定远号作战,在定远号桅楼失去指挥能力后,叶祖珪下令座舰升起司令旗,代替定远号指挥舰队作战,在整个黄海海战期间,他的表现是非常英勇的。在后来的刘公岛之战中,靖远号重伤搁浅,为了避免资敌,自行炸沉。
北洋舰队覆灭后,叶祖珪被革职,待罪于天津,1899年,我大清重建北洋水师,叶祖珪作为难得的海军人才,被重新起用,出任新北洋水师的统领,他和老同学萨镇冰一起肩负起复兴北洋水师的重任,在当年,意大利派遣6艘军舰恫吓,想要强行租借三门湾,叶祖珪代表中国退回意大利的最后通牒,立场强硬,意大利迫于大清的武力,未敢轻举妄动。
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在大沽口之战中居然不顾大沽口炮台将士死活,也不顾北洋舰队士兵的抗敌请求,仓皇逃跑,结果悬挂着叶祖珪提督旗帜的中国二级巡洋舰被扣留在大沽口外,在1900年6月17日早晨举行的谈判中,叶祖珪同意中国军舰抛锚熄火,中国最大的巡洋舰“海容号”和三艘鱼雷艇就这样被联军俘获了。
叶祖珪后来当上了广东水师提督,再后来又升任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完成了中国南北海军的统一。在日俄战争期间,他对于无视我大清主权,擅自闯入上海内港的俄国军舰坚决扣留并解除武装,1905年夏,他在巡视沿海炮台期间,因为过度劳累又感染风寒在上海军中病逝,享年53岁。
他的一生对靖远号感情最深,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带着铸有英文“大清帝国海军——靖远”的茶匙。
一个历史人物,功过是非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能评价的,这也是人性的复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