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清谴责小说家吴趼人

(2023-01-16 00:00:35)
标签:

晚清谴责小说

吴趼人

我的读书笔记

分类: 环游世界的故事

晚清谴责小说家吴趼人



  文学另类的保存着历史


  我最近在读一本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因为这几年可能见了现实种种荒诞,我突然觉得和小说写的内容相比,有相似性,但是现实足够写一本新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有时候感慨,新闻的荒诞程度超过了小说的虚构,这到底是艺术家想象的贫瘠,还是现实太黑色幽默,太戏剧性了?


  文学并不全然和历史无关,今天我们能看到一个时代最精彩的市井生活,恰恰是那个时代的文学家,记录下来生动的衣食住行的细节。比如乔伊斯笔下醉醺醺的都柏林,比如《水浒传》中的黑社会们的交流方式,比如西门庆西门大官人在临清县那些高端娱乐场所,KTV里面怎么消费的,那种丰富的市井文化,都是文学保存下来的,因为作者熟悉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时过境迁,城市的样貌改变,只有文学用特别的方式保存了时代记忆。



  这本小说的作者叫吴趼人,他生于大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他原名叫吴沃尧,他出生在北京,祖籍广东南海人,也就是现在的佛山,算来和康有为是同乡,他自己给自己起过一个笔名叫“我佛山人”。他后来给自己改名叫吴趼人,一开始是取“茧人”,本来是昆虫的幼虫,后来改名为“趼”是因为他摔伤过脚,“趼”这个字有指的是手脚磨损产生的硬皮。

晚清谴责小说家吴趼人


  吴趼人曾祖父吴荣光做过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祖父吴莘畲做过工部员外郎,相当于厅级干部,他出生三个月,祖父就去世了,父亲吴允吉做个浙江候补巡检,相当于候补公安局长,候补就没什么机会了。吴趼人13岁进入著名的佛山学院读书,他比康有为的两大弟子梁启超和陈千秋要早四五年,比民国后来的总理梁士诒早十年,佛山书院是清朝乾隆年间建成的书院,在光绪年间一下子考出来15个举人,名震四方。吴趼人17岁丧父,他被迫少年时代就跑出来到上海谋生,在茶馆做过伙计,后来到江南制造局当抄写工作,收入很微薄,有一次他偶然在书店得到半部《归有光文集》,归有光是明朝嘉靖时代的官员,也是明朝的散文大家,吴趼人觉得写的很有意思,他自己也萌发了搞文学创作的冲动。


  从1897年开始,吴趼人开始在上海创办一系列小报,作为大清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对外开放尺度最大的城市,上海报业也很发达,导致出现了一批职业报人和市场化的作者,吴趼人也从这一年开始连载写通俗体的章回小说。比如《九命奇冤》,讲述雍正年间梁天来的冤案,这个后来因为香港改编的影视剧《九命奇冤梁天来》被许多现代观众所熟悉,吴趼人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上百万字的作品。其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他的作品是有很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的,揭露了那种官场黑暗,社会病态,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所以这本小说也被鲁迅先生尊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另外三部分别是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吴趼人和写《官场现形记》的李伯元是好朋友,他看到了李伯元和刘鹗作品的大获成功,备受读者青睐,他也努力写出了这部作品。在当时社会也有一股思潮,受梁启超的小说救国思想的影响,用文学启迪民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有一定自传性的作品,主人公目睹了近200多个小故事,涉及到中法战争到20世纪初的20年时间里面,晚清社会的各种怪现状,覆盖到商场、官场、三教九流等等。


  吴趼人这个人生性幽默、狂放不羁、喜欢喝酒,常常语出惊人,纵论天下,自己清高,不喜欢和权贵交往,他是经历了家庭从小康堕入到贫寒的,拒绝清政府的经济特科考试,也不想当官,他是中国最早的职业编辑,职业撰稿人,靠着写文章卖文字谋生。一生过的很清贫,但是也很自由。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海度过的,用自己的文笔记录了这个光怪陆离的冒险家的乐园。


  吴趼人这个人除了文学,还有一种少见的才华,他23岁那一年自己设计制造了一个标准尺寸的蒸汽船,在黄浦江上航行成功,后来他把这个情节写在自己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面,有一个叫赵小云的角色制造小火轮的情节,这是有他的生活经历的。

晚清谴责小说家吴趼人


  1910年10月,吴趼人在上海病逝,享年45岁,去世的时候身上只有4角小洋钱,朋友为他治丧,办理后世,遗体安放在闸北谭子湾广肇山庄,没有钱买墓地,一放就是20年,一直到1931年才火化,骨灰埋在广肇山庄内,广肇山庄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在老上海是很有名的,现在的位置在上海静安区场中路、汾西路、杨南路一带,主要是来上海发展的很有钱的广东人群体买下的地块做成的公墓,因为很多广东人以上海为家,就不回广东了,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管墓园叫山庄,墓园的大门就在现在的场中路2001弄。后来在1960年代吴趼人墓室被破坏,荡然无存了。其实不只他的墓室,整个墓园都被破坏了。


  故国没有葬身之地,但是他的作品却永久流传。今天读来许多情节都非常有意思,耐人寻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