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之旅(11)——缅甸寺庙、廉租房、玉皇殿、书店

标签:
新加坡 |
分类: 环游世界的故事 |



虔诚的信徒正在朝拜,佛陀金身端坐。缅甸的寺庙风格也很明显,不是中国那种端坐高台上的大雄宝殿,很是祥和。

司机提议我看看新加坡的底层生活这点挺好的,同样是寸土寸金面积比香港还小的新加坡并没有什么房奴,新加坡有一种独特的租屋制度,超过80%的人都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之中,解决了居者有其屋的问题。所谓组屋其实就是新加坡政府为国民提供的“保障房”。根据当地法律,新加坡的组屋由新加坡建屋局兴建,价格也由建屋局决定,不以盈利为目的。组屋价格并不与市场挂钩,而是与新加坡人的收入挂钩。

新加坡政府规定,房子都要定期翻新,所以在新加坡几乎看不到太旧的房子,从外面看感觉都像新的。保持整个城市的亮丽。

1960年新加坡发生了住房危机,许多人生活在不卫生的贫民窟和拥挤的寮屋区,只有9%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公寓。1960年新加坡建屋局成立后,发布了“居者有其屋”计划。新加坡的土地大多属于国有,但是国有土地并没有使得新加坡政府实施土地财政、高价卖地。相反,新加坡建屋局用国有土地统一建造组屋,用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新加坡永久居民。为此,新加坡政府要每年拨款给建屋局弥补亏空。虽然组屋的性质类似于国内所谓的“保障房”,但其实并不寒酸,相反配套齐全。新加坡的组屋按卧室数目分为二房式、三房式、四房式等;三房式的使用面积约60平方米,四房式使用面积约90平方米,五房式使用面积约110平方米。

在新加坡,政府最关注的并不是房价高不高,而是穷人们有没有房子住。对他们来说,这两者并没有任何矛盾。对于保障房和廉租房,不用担心它会产生任何名不副实的本质变化,严格、透明和公开的财政制度和强大有力的问责制度,不允许任何一级政府把这笔钱挪为他用,让人没有丝毫空子可钻。政府首先会对申请保障房的名单通过电视和报纸发布出去,接受社会监督,对于任何一个有疑问的名字,他们都会进行再次审核,如果发现有富人冒充穷人申请保障房,那么这位申请者将会因“恶意侵占他人财产(未遂)”被起诉,付出的将是沉重的罚金。无论什么时候被揭发,强大的问责制度会立即启动,政府不仅会立即没收被这位富人占有的保障房,而且还会以“恶意侵占他人财产”的罪名将他起诉,关进监狱。在保障房上,新加坡还有一个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原则,例如一位原先住在保障房里的穷人,某天他突然赚到了大钱(比方说中了数百万的彩票大奖),这瞒得过他的家人和朋友,却瞒不过健全周密的政府监控网络,政府会立刻撤销保障房给予他的“保障”,让他限期撤离,去购买属于富人的高价商品房,因为这时他显然已经不是穷人,然后这套保障房就用来保障另一位穷人。
新加坡政府不但没有打压房价,反而还努力去保证富人们购买天价商品房的消费权利,甚至喜欢房价升高,因为只有房价升高,政府才能从地产商和富人那里收到更多的钱,用来为普通百姓和穷人们建造保障房和廉租房,从而实现真正的“居者有其屋”。正因如此,新加坡的房产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局面:房价越高,普通居民和穷人的住房越是有保障。

看新加坡政府解决房地产的政策不得不佩服,中国房奴们悲惨的命运,土地虽然国有,但是定价权却并不是掌握在市场手里,而另一方面廉租房制度也不完善,也注定成为年轻一代沉重的负担,房子压弯了许多人的人生梦想。


看了印度神庙、缅甸寺庙、佛教的佛牙寺,新加坡还有中国道教的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感受这个国家独特的人文文化。




看了印度神庙、缅甸寺庙、佛教的佛牙寺,新加坡还有中国道教的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感受这个国家独特的人文文化。








历史方面关于苏联、菲律宾、北.韩方面的书籍很多。




中国企业家马云、马化腾等人的传记也都有

中国大陆的网络小说在新加坡也有发行。

新加坡方面的书主要都是关于李光耀的

台湾方面诺贝尔得主高行健的书都在


新加坡方面我买了两本台湾学者写的《新加坡史》和《李光耀时代VS后李光耀时代》。回去研究一下这个东南亚小国不平凡的功绩。
后一篇:德国电影《沉默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