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读完了东野圭吾的原著小说再选择看的这部电影改编,这是一种挺好的学习,看剧本如何架构改编原著。
电影版的《解忧杂货店》删掉了情节交互并不明显的奥运女运动员与得癌症男友的故事,重点以鱼丸店音乐家儿子的故事切入,时空交叠,更加紧凑,通过蒙太奇的剪辑,让很多阅读信件推动故事情节的场景变成了如同互联网社交软件一样。
这是一个很温情的日式治愈故事,讲述了一个非常朴实的道理:人生的价值在于你能帮助多少人。就想守着杂货店的老爷爷,西田敏行出演了杂货店慈祥的老爷爷。他年轻时候出演过电影《敦煌》让我记住了他,此后《白色巨塔》等日剧中都有这位明星爷爷的身影,让他当杂货店的老爷爷也是再合适不过了。一封封的回信,都是充满了人生的困惑和烦恼,老爷爷一生在回复这些来信的过程中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回答。很多时候人生想不开的就是那么几个观念,思想卡在那里,人生活不出来,所以观念的突破才有了人生不同的局面。多少年之后在回看,每个人好像都有那么一个转折的时刻。
电影中杂货店和写信的交流方式,随着时光的流去都已经过时,只是那些被改变了命运的人,30多年后还记得这里。三个年轻的小偷偶然躲这个杂货店,一场穿越时空的通信让三个迷途的年轻人也找到了生命的救赎。他们一样可以对别人的生命有价值,而生命的意义也恰恰在此。你的付出成就了别人。最有意义的是看三个人给电影中陪酒女郎的回信,指导她如何买房子赚钱,如何抓住日本房地产的黄金时光,如何做高尔夫球会员卡,愣是把一个酒吧陪酒女郎培养成了商业上屡次成功的高手。回想过去的人生是不是很多机会没有看透把握得住呢?
30年的时光,足以改变很多人事。杂货店的老爷爷也已经去世,互联网时代一次遗愿召集,让那些人汇聚到一起,最终过往与现实有了一次神奇的交互称为整个故事的高潮。这部最不东野圭吾风格的作品一样在情节上有精彩的布局设计。

不知不觉我也写了这么多年的文章,影评、书评、游记等等,回想起来写文字的日子成了业余生活中最大的消遣,也很满意用文字和一些读者的交流,更加纯粹。最近因为读LP的课程也再度拿起笔来趴在信纸上写信,为此我还特意买来一直鹅毛笔,感觉趴在书桌上写信的感觉很好,原来有一天写信这种事情也会变得这么难得,重要的是生命中还是找到了一些需要自己的人,他们愿意读,并且愿意与你交流,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写一辈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