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余光中》

标签:
逍遥游他们在岛屿写作余光中 |
分类: 天堂电影院 |
在一个越来越速食的时代下,读图早就胜过了读书,人们愈发满足于视觉的感官刺激而忽略了文字的静静沉思。在电影诞生至今,它似乎第一次如此和谐的找到了一种和文学和文字相处的方式。我一个人,在午夜时分静静地欣赏了台湾这套文学大师的系列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六部作品中的余光中。
我今年参加了这套纪录片在大陆的首发仪式,是在北京大学英杰报告厅,也很荣幸见到了导演之一的陈传兴先生。今天的台湾,已经可以很自信的从容不迫的梳理自己的文化艺术了,感谢目宿传媒,他们独具匠心的拍摄出这样一套有关文学的纪录片。我们都喜欢侯孝贤、杨德昌等台湾电影,而孕育这些经典电影的恰恰是台湾文学,如今日趋成熟发展的台湾电影以这样一种方式回馈给文学,电影以诗情画意的镜头,极具文学美感的拍出了一种新的传记纪录片,更重要的是,拍出了那种文学家的情怀。
好诗是不需要解释,它能让你直觉到那份感动的,昔日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就是这样,多年之后,我在清华大学的讲堂上现场见到了余先生,他补写一句乡愁:“未来啊,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余光中先生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听到了余先生自己朗诵的《乡愁》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


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大量的朗读,诵读,包括最后结尾的时候有余先生吟诵的苏东坡的《赤壁怀古》,诗歌是有韵律美的,怎能不读,我们会在作品中看到男女生旁白在读,纪录片中的青年学生、小学生在读,甚至在《逍遥游》中,他们很特别的采用了男女二声部在读,
读者与观众不同,我们用声音参与作品的诠释,我们不是纯粹视觉的看客,我们要阅读,要书写,要找回我们失去的对文字的感觉······


这部《逍遥游》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余光中先生说的一段话,一个地方如果你没有写出来,你不算真正来过,杜甫把三峡写得那么好,他在南台湾也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抒写。是啊!多少地方是因为文学上的千古名篇有了文化的底蕴,我们需要回到我们的母语,找寻我们遗失的读写能力,用文字再去感知世界,再去守望世界,再去塑造一个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