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第四次飞去里斯本的飞机上,我一口气读完了罗杰·克劳利的这本《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如同蒙古人从贫穷的蒙古高原崛起征服整个欧亚大陆一样,伊比利亚半岛这个贫穷的小国葡萄牙在15——16世纪的时候缔造了一个传奇的海阳帝国。
如同这本书的开篇引用的葡语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诗句:“有界限的海,或许属于希腊或罗马;没有界限的海,属于葡萄牙。”
我之前并没有读过罗杰·克劳利之前著名的历史畅销书著作“地中海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财富之城》),反而是在读了这本《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让我想买来那三本书看看。原因是他的书不仅史料扎实丰富,文笔流畅,对于大海战,历史人物性格的探寻,对于史诗细节等都写得引人入胜,我们仿佛沿着15、16世纪葡萄牙人的航海路线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探险,重新感受刚刚发现的非洲大陆深处与西方文明和印度等东方文明的第一次接触。
书中的序言从中国大明王朝的郑和下西洋开始,但是这样的航海却没能开启新时代的大门,作者这样评价道:“明朝震撼人心的下西洋船队就像登月行动一样先进,代价也同样高昂。每一次航行要消耗全球赋税收入的一半,而且留下的影响极小,就像月球上尘土中的脚印一样。”最终历史的风向标被葡萄牙的冒险家把握住了。
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大航海时代停留下一个符号性的认识上,一个是迪亚士偶然的绕过了好望角,一个是达·伽马找到了印度。除此以外的历史似乎给人的印象非常笼统和模糊,而罗杰·克劳利的书对这个过程有详细介绍,更为精彩的是另外两个我以前不熟悉的人物,一个是被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任命为副王的阿尔梅达,另一个是首任印度总督阿尔布开克,这个两个人雄才大略的实践真正奠基了葡萄牙一个世纪的海上霸业,也是因为这两个符号性的人物相继离开,后继者再无此雄才,葡萄牙的霸业逐渐衰落。
葡萄牙人是擅长学习的,不停地探险,总结,从潮汐到季风,沿着前人的探索过的路线,不停的延伸突破极限,对于这个欧洲贫穷的国家来说,为每一次远航凑足经费,最终凭借冒险获得高额的回报,东西方两种文明在海洋时代一开始的接触也是充满了误解的,就像葡萄牙人一开始以为印度人的印度教是信仰偏差的基督教,他们寻找着香料与黄金,也在找寻着能一起夹击穆斯林的东方传说的”约翰长老“。
书中描写非常可观,葡萄牙人既是新文明的传递着,也是对传统东方社会的破坏者,虽然人数不占优势,但是他们的杀戮、劫掠,凭借先进的武器和航海技术,在印度洋肆无忌惮。通过建设一个个沿岸堡垒,分化利用当地不同的土著,强大的海洋和炮火优势,葡萄牙逐渐在印度站稳脚跟,书中介绍了他们向马六甲海峡的进攻,以及为了伟大的宗教理想,寻求进攻穆斯林帝国马穆鲁克王朝的腹地,在海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海洋战争与争夺的背后也伴随着不同文命体的间谍战、商战,穆斯林垄断的东西方贸易被葡萄牙人打破,靠着和穆斯林贸易发家的威尼斯商人衰落,各国间谍跑到里斯本,想尽办法搞航海图,葡萄牙的暴富也让欧洲各大国眼红,曼努埃尔一世国王成为葡萄牙历代国王中最为幸运的,俨然基督教世界崭新的领袖,带来基督徒完成对穆斯林的战争。我惊诧的是印度洋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战斗,居然在如此遥远,充满危险的的海洋航线上保存下来了如此多详实的资料,在罗杰的笔下精彩的描述出来,让我们感同身受历史深处细节的魅力,还有征服过程中的冰与火之歌。
因为亲身走过葡萄牙许多历史名胜,书中有大量的插图和文字提到的地方,和我实际的旅行可以对照,读起来更有感受,如今里斯本残破的圣·乔治城堡在书的画中还是很完好,而书中结尾提到的贝伦塔地区有名的蛋挞店,一百多年来依旧飘香,吸引着每一次到这里的游客来购买,历史和现实许多对照让人在阅读的时候更有趣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