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00远征军对80万常备军——鸦片战争中国的完败

(2016-09-10 10:17:31)
标签:

鸦片战争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历史

大清

分类: 天下书屋
7000远征军对80万常备军——鸦片战争中国的完败
鸦片战争,清军武器装备差是明显的事实,但是还有兵力的优势。从单纯的数字看这是事实:大清八旗兵约20万人,绿营兵60万人,总兵力80万人,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常备军。大英帝国正规军14万,加上担任内卫工作的国民军6万,总兵力20万,英军与清军对比1:4。

英军万里远征,远征军总兵力7000人,与大清兵力对比1:110,后期英军增兵到2万,对比1:40。从这个数字统计来看,本土作战的清军应该占尽优势,以逸待劳,实际开打起来,总兵力占优势的清军不但劣势明显,反而疲于奔命。

大清帝国军队编制分八旗与绿营两大系统。20万八旗兵分配是10万京营驻守京畿;另外10万分四大战区:一、保卫东北龙兴之地;第二、监视北方蒙古族;第三、戍卫西北边疆,包含现在蒙古国、新疆等地;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监视内地各行省。
 
  绿营是主体,5营1万人驻守京师,其他每一省的绿营体制是:总督——巡抚——提督——镇总兵——协副将——营参将、游击、都司、守备。这个体制最基本的单位是营,人数从200——1000人不等,但是这个营并不像今天理解的整建制的驻守在某个营房,而是书名、十数名、数十名、最多数百名的分散到市镇要冲等地。
 7000远征军对80万常备军——鸦片战争中国的完败

  为什么会这样?对于大清帝国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来说,不允许地方设置内卫性部队,也没有警察,清军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和保持政治秩序。康熙年后,大清帝国四海宾服,没有什么大战和劲敌,颠覆朝廷的力量主要是在内部,因此清军主要的职责目标是防民,内卫。监视民众造反显然不需要强大的军团,因此布防非常分散。这更多的不是出于军事考虑,而是出于政治考虑。
 
  清军的分散治民,不利于集中御外,清军不是一支纯粹的国防军,而是兼有警察、内卫部队、国防军三种职能,其中国防军色彩最淡,警察色彩最浓。中国当时4亿人口,配备了80万警察,警民比例1:500。到鸦片战争开打,堂堂大清帝国80万常备军竟然没有一支机动部队。
 7000远征军对80万常备军——鸦片战争中国的完败
  战争开打,清朝统治者觉得更有必要加强对老百姓的监控,避免有人借机生事。因此只是抽调一部分清军投入战争。抽调就有个运输问题,大英帝国的战舰不但是武器,还是高效的运输手段,英军可以重复投入使用数量有限的军力,一艘战舰用两次等于有了两艘,清军调兵速度极慢,且由于放弃了制海权,等于放弃了战争主动权,几千里海岸线全部是防御点,而根本不知道英军战略目标,所以处处被动挨打。清军从广西、河南、陕西等地抽调兵力,少则四五十天,多则90多天,而当时英军战舰从南非的开普敦到香港才60天,从印度则30——40天,即使从英国本土过来也才4个多月。
 7000远征军对80万常备军——鸦片战争中国的完败

  1840年6月英军从广东攻陷定海,兵临天津海口仅花了35天;1841年8月,英军从香港连下厦门、定海、镇海、宁波数城,共53天。道光皇帝在1841年虎门之战后增兵广东,四个月后才组织一次弱小的攻势,1841年10月,道光皇帝在得到定海、镇海失陷的消息后,5个月后才反动反攻。1841年4月16日,浙东反攻失败,道光皇帝根据前敌主帅奕经的请求,调广西兵1000人支援,结果英军已经放弃了宁波,攻陷乍浦、吴淞,而这支增援部队到战争结束,居然没有赶上一场战斗。
 
  150年后再看这场战争,人数看似众多的清军却是完败对手。

 

 

  读书笔记整理,参见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