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萧红与《呼兰河传》

(2013-01-16 00:24:30)
标签:

走了

原生态

艺术生命

小城

画面

杂谈

分类: 天下书屋
萧红与《呼兰河传》

萧红与《呼兰河传》


1942年1月22日年仅31岁的女作家萧红在香港病逝。此时《呼兰河传》刚刚在桂林出版,她本人尚未来得及看到自己这部小说的出版。

呼兰这毗邻哈尔滨的小城因为这位女作家而闻名。感觉上,萧红应该是离我的生活最近的作家,这不仅是空间上,更是他作品中传达出的东北的生活气息。

这的确不太像一部小说,松松散散的情节,零零碎碎的片断,这都不符合我们对一般意义上小说的理解。但这些零散的碎片拼贴出了一幅原生态的东北农村画面。

在萧红短暂的一生里,很多时间都是在到处漂泊,但她的艺术生命之根始终扎在东北的黑土地里。在这块土地上有着分明的四季变换,有着淳朴彪悍的民风,在文学上有着很大的值得开放的空间,但很可惜相较其它地域开掘得实在太不充分了。萧红的作品对此表现的是最好的,并也带着它走了出去。

呼兰这座小城里有着萧红太多难以割舍的记忆,正像她在书中写道的那样“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记,就记在这里了。”这是属于她的记忆,也凝结她深刻的生命体悟。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这句话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网----一种滞重的传统与文化紧紧的将这个小城裹死,这里的严冬是那样严酷,这里有着吞噬生命能吞噬生命的大泥坑,这里人就依照本能生活着。

愚昧,落后,封闭,窒息,这样的生活就像那个淹死动物的大泥坑一样将“小团圆”媳妇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点点吞食。

萧红并没有狂轰这种病态的文化,而是将忧郁的感伤注入期间。在这诗化的文风里面我们感受到一种严酷悲凉的美。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生死交叠,时间又将一切荡涤殆尽,只剩下碎片的记忆和永恒的凝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