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钱与罪恶——罗伯特·布列松《金钱》

(2012-02-07 11:57:09)
标签:

电影

金钱

罪恶

杂谈

分类: 天堂电影院

金钱与罪恶——罗伯特·布列松《金钱》

金钱与罪恶——罗伯特·布列松《金钱》

  罗伯特·布列松,法国导演,本是画家,1933年转入电影界。二战期间被关入德国集中营,在那里认识勃里克柏杰主教,离开集中营后受主教所托拍摄以贝达尼修女院为背景的剧情长片《罪恶天使》,从此确立其以哲学性、天主教思想为主题的电影风格。个性孤高,作品少而精。风格简约,题材将文学名家的作品作(尤其是陀斯妥耶夫斯基)重新诠释,关注枝节,喜欢采用非职业演员,对精神世界的孤独和超越做沉思性探索。他的美学信念是用电影将音乐和绘画融为一体,而不是戏剧和摄影。名言:艺术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1983年法国电影《金钱》夺得了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这是罗伯特·布列松人生最后一部电影作品,电影改编自托尔斯泰的小说《伪息卷》,布列松以改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闻名,因此这部改编俄国文学大师的作品也很成功。电影由一对少年用500假法郎消费引起,假钱好像很偶然的经过层层专递到了一个叫伊万的小伙子手里,这个无辜者成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被抓紧了监狱,入狱也改变了他的生活,出狱后,他暴虐的杀了一家人,用仇恨向这个社会报复。

 

  电影以看似偶然,又很宿命的方式表达了金钱与罪恶的主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