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督教“爱”的德性

(2011-06-23 02:11:34)
标签:

基督教

神学

信望爱

杂谈

分类: 天下书屋

基督教“爱”的德性

 

信、望、爱,这是基督教推崇的三种神学德性。我们前面谈了宽恕,这里主要谈一下对基督教“爱”的思想的学习和领会。

 

基督教讲的爱英文单词是“charity”,这个词现在一般使用主要指的是慈善事业,周济穷人的“施舍”的含义。这个词的本意要比这个复杂,演变成现在这个含义也很正常,周济穷人是最显而易见的善举。

 

 

将“宽恕”和“爱人如己”的时候我们提到过一个思想,爱自己不等于喜欢自己,爱自己的意思是希望自己好。

基督教意义上的“爱”,不是表示感情上的那种情感状态,而是表示一种意愿状态,即天生自己就怀有,且也必须怀有对别人那种意愿。

 

基督教所讲的圣爱,不同于喜欢或喜爱。按照基督教教义,生活中你喜欢一个人和不喜欢一个人,这不是罪,也不是美德,就像你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一样。自然的喜欢不喜欢都是一个事实,但是如何对待喜欢不喜欢则是有罪和德的区分的。

 

我们应该有责任培养自己对别人的喜爱,尽可能地去“喜爱”别人。这种喜欢有助于产生爱的德性。我们还有注意,喜欢一个人会对一个人有时候造成对他爱的冲突,父母可能因为过度表达自己爱的冲动,导致孩子被宠坏,反而喜欢了孩子真正的幸福。

 

生性“冷漠”这不是一个人的罪,也许有点不幸,就像得了消化不良。爱的法则很简单,不要浪费时间去想,而是要去行出来。行动中我们会发现,我们带着一颗爱心去行动,你很快就会爱上这一个人;伤害一个你讨厌的人,你就越讨厌他;基督教主张以善报恶。但是,这里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你以善报恶是为了取悦上帝,而不是要想这个人表示你是多么的宽大,让他欠你人情,然后等着他“感激”自己,如果不是抱着取悦上帝而是要人情的态度来以德报怨,那么你可能会失望,人人都不是傻瓜,看得出来你是炫耀还是在惠顾。

 

我们像另一个自我行善,是因为我们和他们都一样是上帝创造的儿女。我们希望他得到幸福,如同希望我们自己得到幸福一样。

 

我们越是爱一个人多一点,越是讨厌一个人少一点。

 

基督徒与世俗之人的区别不是世俗之人只有感情或“喜爱”,基督徒只有“圣爱”,他们的区别在于,世俗之人对有些人友好只是因为他“喜爱”他们,基督徒在努力对每个人友好只是因为会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哪些他起初压根没想到自己会喜欢的人。

 

这条精神法则相反的方面是,讨厌、恨一个人越多,爱就越少。德国人起初虐待犹太人是因为恨他们;后来因为虐待就愈加的恨,人越是残忍,恨就越深甚,恨得越甚,就越残忍,恶性循环了。

 

善与恶,此消彼长,每天你一个细小的善举意义都重大。中国有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倒是很有意义的。

 

圣爱还包括在人与神之间,人不要老是想我要不要爱神,不是在那里拼命制造感情,而是行动中就是去爱上帝。

 

没有人能永远保持一种感情上的敬虔,感情也不是上帝最看重的东西,而是一种意愿。努力按照神的旨意去行,我们要活出基督耶稣的样子。我们的感情会瞬间即逝,神对我们的爱慧却不会,神不会因为我们有罪、冷漠而减少爱。

 

 

本文为阅读C.S.路易斯《返璞归真》读书笔记整理。该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