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仲舒是如何改造阴阳家的?

(2011-05-16 02:34:36)
标签:

董仲舒

天时地利人和

天人感应

现实性

地参

杂谈

分类: 天下书屋

  阴阳家原初的思想模式,人(统治者)应该遵循天时地利人和,思想缺点是,人在这些客体因素面前无能为力,没什么主动性,是一种消极顺应。

 

  第一,用儒家仁义学说和积极作为的观念改变阴阳家过分服从的被动状态。

  董仲舒思想模型中,在尊重客观结构法则的同时,强调“与天地参”、“天地之性人为贵”等观念,“天”只是给予事物以可能性,要变为现实性,必仍待人的努力。在董仲舒强调的“天人感应”里面,双方的影响是相互的,包含了“人事”能影响“天意”。

 

  第二,对灵活性的重视。

  这就是儒家思想所讲而为董仲舒所大谈的“经”与“权”。“春秋有经礼,有变礼。”既必须有确定的原则性(“经”),又必须有原则允许下(“可以然之域”)的灵活性。这点看出董仲舒的高明,他建构的这套体系是从整个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着眼,而不在于任何局部和细节的不变。这也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一种发展,使得这套模式在动态发展中保持平衡、稳定、秩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董仲舒的宇宙论不同于阴阳家“拘而多畏”的宇宙论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将孔子仁学中的情感心理原则输入了整个系统,从而将自然人情化了。董仲舒一再说:“仁,天心。”“和者,天地之所生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这里是有非常荒谬的人格色彩的,但是又不同于阴阳家和道家那种超乎人外、漠然寡情的色调,而是成为了与人内在心理相关的东西。董仲舒将“天”神秘化,它既有自然性、又有道德性、神学性、情感性。这点也继承了儒家《易传》那种“天地之大德曰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整个的命运、规律都取决于这个阴阳五行宇宙观的图式整体,排除了中国文化产生超验的主宰神灵的可能性。

 

  本文为阅读李泽厚先生《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书笔记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