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传》——儒家世界观的最终形成

(2011-04-26 22:55:41)
标签:

易经

易传

儒家

世界观

文化

分类: 天下书屋

  孔孟荀三代的发展,儒家的世界观最终开始成形,标志着儒家宇宙观、世界观的一本重要著作就是《易传》。

  《易传》和《易经》的来源和精神实质实际上并不同,《易经》是古代一本关于“卜筮”的书籍,这本玄而又玄的书籍被后世推崇得非常高,被视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传》是儒家按照自己的思想改造的对《易经》的解读。这本儒家关于《易经》的论文集,打造出了儒家自己的世界观。这样一个世界观,对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也是影响重大的,我们就来详细考察一下。

 

  玄而又玄的《易经》最早传说是伏羲时代,这个根本现在也扯不清楚,《易传》成书的时代在战国这个问题不大。郭沫若已经很明显的发现了《荀子·大略篇》与《彖下传》的明显相似,他认为已经“显明地把荀子的话展开了。它把他的见解由君臣父子的人伦问题扩展到了天地万物的宇宙观上去了。”并且认为《系辞传》中有一部分也是受了荀子思想的影响。(参见《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时代》,第78页,群益出版社,1946年)

 

  李泽厚先生认为,《易传》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沿袭了荀学中刚健奋斗的基本精神,舍弃了“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具体提法或具体命题,把他们改造成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赋予自然以人的品格色彩,提出了“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形而上学的高度,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世界观中体现出荀子那种一方面成人自然规律客观性,同时又鼓励个人主观奋斗的思想构建。《易传》最终成了代表整个儒家思想最基本和最高的哲学典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