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
读这句话最先在脑海中让我想到的是基督教义中的“爱人如己”,这并非汉语文化中的“将心比心”式的自我为中心的考虑,我很欣赏基督教这种“爱人如己”的精神,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克己之道,而是一种遍布苍生的博爱思想。
“你们愿意人怎样带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渴望得到别人的爱戴在于自己能去爱戴他人,没有爱人如己的精神,这句话是很难付诸行动的,什么样的人能爱每一个周围的人都想爱自己一样,路边的乞丐甚是可怜,我们给他钱周济他,但是并不会把他接到家里照顾他,因为我们只是怜悯他,但并不爱他。“爱人”可以,难在“如己”,我想、我要、我能、我的、我们生活的是一个完全以“我”为中心的世界,具有宗教信仰者,建立的是一个以“神”为核心的维度之中,蒙神所喜悦的、蒙神所恩赐的、蒙神所乐意的······信与不信就是这么简单,也就是这么难。
C.S.路易斯在《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中:“不学会爱上帝便不能学会爱人如己,不学会遵守上帝的诫命便不可能学会爱上帝。”
我们总是太喜欢得到更多的爱的感觉,却总是忽略自己爱的奉献,如同我们愿意领受上主无尽的恩典,却总是不愿意领受他的诫命,可是没有诫命的生命。好一句爱人如己,好像信仰的道路上,我们穷尽搜寻,走了最远的弯路确实是最近的归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