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知道鲍勃·迪伦

标签:
鲍勃迪伦中国北京工人体育馆布鲁斯口琴鲍勃·迪伦娱乐 |
分类: 天籁之音 |
http://fmn.xnpic.com/fmn049/20110409/1210/b_large_QRP6_4cf7000490375c44.jpg
本文节选自凤凰网
不可思议,70岁的鲍勃•迪伦居然真的站在了中国的舞台上。4月6日,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开唱,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演出。在媒体报道中,用了“朝圣”二字形容中国观众。这是怎样一个人,他与中国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人花费不菲去看一位70岁老头的演出?
眉头紧蹙、破锣嗓子、布鲁斯口琴……他变化无常、特立独行、复杂难解,这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年轻人深刻地改变了音乐的面貌,进而改变了文化的语调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混乱的六十年代,美国人从他的音乐中找到方向
对于美国人而言,六十年代是场革命,六十年代后期,或是整个六十年代,世界上没有一块角落是平静的。迪伦就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他的音乐。他借助音乐表达自我,吸引了很多人,还让人们觉得他唱出了他们的所感所想。虽然他的歌并未说明,但每一个听的人似乎都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当他认真地质问“要多久时间,某些人才能获得自由”时,他指的是种族不平等;当他唱道“炮弹要在空中呼啸而过多少次,他们才会被禁止?”他指的是反对越战。他的音乐真正巨大的力量不在於是否有深刻的社会分析,或是否能煽动人们起来行动,而是他抓到了那个时代空气中微微颤动的集体思绪,说出许多年轻人面对时代的困惑
相关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b57670100f4x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