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独特的“养气”说

(2011-01-04 00:21:05)
标签:

中国

孟子·公孙丑上

《正气歌》

宋明理学

《中庸》

杂谈

分类: 天下书屋

  如何实现独立的个体人格?

  孟子提出了他的“学”的观点,此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养气”。

  《孟子·公孙丑上》中他提出了留下了那段著名的“我善养我浩然之气”的观点。

 

  这段话两千年来莫衷一是,养生学倒是很感兴趣,将它作为生理理论,李泽厚先生认为这段话是伦理学中理性凝聚的问题,即理性凝聚为意志,使感性行动成为一种由理性支配、主宰的力量,所以自己感到充实。所谓“集义”就是凝聚的理性,它是自己有意识的培养出来的,所以叫做“养气”。

  “凝聚”的过程必须通过行为、活动才能培育。所以它包括知、行二者在内。正由于人的意志力中有理性的凝聚,从而就不是外在的“义”所能替代。至于这种由“集义”所生的“气”与“四端”等等又有何关系,孟子没有说清楚。

 

  后世《中庸》、宋明理学的儒家“内圣”之道根源都在孟子这里。文天祥《正气歌》将孟子的“浩然正气”做了实用伦理学上的发挥。他的养气说与由荀子、《易传》到董仲舒再到后世的“经世致用”的“外王”之道,成为了儒学两条不同的发展方向,有时对峙,有时交融,从不同方面丰富了孔子的仁学结构,成为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主题部分。

 

  本文为阅读李泽厚先生《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书笔记整理,详细内容请参见该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