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亡沉思录(3)死与生的轮回

(2010-12-26 23:47:04)
标签:

死亡

生命

杂谈

分类: 四季闲情

  看了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后会觉得这部电影整体的台词质量都很高,其中我觉得很哲的一句话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说出的:“如果你活着,你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永远都活着。”臧克家有一首《有的人》也写过这样的话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种生死观的看法是建立在现实所行所为在人心中建立的口碑中。人的口碑有时候也并不可靠,做尽坏事被怀念的魔王也不是没有。只要民众没有自发的觉醒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那就不可避免出现这种历史的尴尬。

 

  记得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篇关于“永恒轮回”的探讨嘛?死与生是否也是有着一种轮回呢?这是我想思考的,前面一篇文章我们讨论了肉体死亡后的灵魂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状态。那么这种灵魂存在又是否会回归肉体呢?死与生之间是否绝对是不可穿越的鸿沟呢?生死观也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我们的人生观也包括着对生对死的看法。

 

培根在《论死亡》里面引述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的《讽刺诗》说:“有人把生命的终结看做自然的一种恩赐。”什么样的人会渴望死亡,在死亡的边缘搏斗寻找生命的激情?培根自己思考“死与生同样自然;也许对婴孩而言,生与死痛苦。”是啊,站在生的角度观死,我们觉得死亡可怖,站在死的角度看生,活的是否幸福?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必有一死的人生里面,什么样的死亡才是幸福?普希金诗中:“快乐之中请赐我一死。”培根也说:人若死于追求之中或伤于热血沸腾之际,当时是不大感到疼痛的,因此一颗心一向善的心灵就能避免死亡的苦痛;尤其应当相信:一个人实现伟大目标和抱负时,最甜美的歌莫过于“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去”。死亡还有一点,就是它能打开美誉之门,熄灭嫉妒之火:“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受人爱戴。”是啊,一世的生命如同流星般短暂,能在最璀璨的时候寂灭似乎也就没了死亡的痛苦,死亡倘能如此完美,生命也是一种完满。

 

 

  今世之中国人,传统影响下,注重今生今世过多,极尽享乐与穷凶极恶者皆不畏来世报应,但是至今也无力否定必有一死,更遑论死后之事。人往往到了临近死亡越近的晚景才越认真考虑其今生所行,死有憾乎?死无憾矣。如果生死也存在一种轮回,你还会愿意过一遍今生所过的人生嘛?那么你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呢?思之透,行之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