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寸草三春晖——“诗囚”孟郊

(2010-11-07 03:00:24)
标签:

孟郊

河南

郑余庆

协律郎

诗囚

杂谈

分类: 天下书屋

 寸草三春晖——“诗囚”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从此无论月落还是晨起,我日夜盼望你归航。”一句歌词,满情丝,不知道怎么,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情,还有昨晚母亲熟悉的唠叨,想起你,也想起远方的亲人。不是游子的时候,是读不出孟郊《游子吟》的味道的,这诗歌儿时还不会写字就和“谁知盘中餐”“床前明月光”一起背诵,这么多年了,好像就注定人生会有那么一刻,为你的心情预备下这样几首诗歌。翻开一部厚厚的唐诗集,找一首爱情的诗歌很容易,找一首写母爱的却并不那么容易,“诗囚”孟郊留下了历代最感人至深的写母爱的诗篇,就是这首《游子吟》,还有一首写父子情深的《杏殇》。

爱的内涵本就不只爱情,可是最被直接记取的是爱情,好像缺少这样伟大的母爱诗篇,注定就是一份被忽视的爱。比起“诗圣”、“诗贤”、“诗鬼”、“诗豪”这些名字,孟郊的“诗囚”要显得内敛很多了,他和贾岛一样都是苦吟派的代表,也和本家的孟夫子一样是个大孝子。好像从第一次上大学开始,到后来的出国,我好像习惯了一次又一次的和家人道别,每次走前的身影都是母亲收拾行囊,孟郊的诗篇里面,也是生动的抓住了临别前缝衣这一共性的细节,在艺术上找到了一个寸草春晖的意向,垂范后人。

那日在准备一个传统文化的演讲,剖析到传统的孝道精神,其中有一段是对最近《弟子规》讲授中“二十四孝”的批判,提倡孝道却反对在从家庭伦理嫁接到社会伦理去培养愚忠的奴才,刘老师提醒我,这时代太不孝顺了,还是多说正面的价值,我心理也以为然。其实,尽管平时不觉察,但是每个人都知道,世界上有个最疼自己的人在,无论什么样的伤害与风风雨雨,都有一个人盼着你归航。读读这古老的诗篇吧······

 


寸草三春晖——“诗囚”孟郊

 

孟郊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十七年(801年),任为溧阳尉。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