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颠倒黄白】谈谈“抵制日货”

(2010-11-06 00:25:32)
标签:

茅盾

日本

《林家铺子》

《环球时报》

南方周末

杂谈

分类: 笔扫天下

【颠倒黄白】谈谈“抵制日货”
作者: 吴澧
2010-11-04 08:37:01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2218

抵制日货会有什么后果,你搞清楚了吗?
近日,见到几位作家辗转传来的信。信中附的一封“号召”说:“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果中国人一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笔者不由得感慨:我们的作家还是很不错的,也不是人人都在争鲁迅文学奖,也有不少人在争着表现爱国呢。
“抵制日货”这事,隔一阵就要叫唤一次。国人看法也很分歧。有前外交官说理性爱国,“之前有些人主张抵制日货,可是全球化进行到今天,要看清楚,索尼产品95%是中国制造。抵制日货不愚蠢吗?”《环球时报》社评(《准备与日本打“连环反制战”》,9月20日)则讲:“中日一旦发生连环反制战,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损失不会比日本社会的损失更大。日本技术的优势,遭到中国市场优势的平衡,而且市场作为报复工具,比技术工具更容易立竿见影。”看来,经济依赖度既可以作为不赞成“抵制日货”的论据,也可以作为痛打日本的本钱。不过,这么争大概是争不明白的。有人会说,实践是检验假设的惟一标准,咱干脆抵制一回试试?但必须首先搞清楚,抵制日货会有什么后果。
我们现在讲“抵制日货”,细分有三种方式。一是个人自愿不买日货。消费者本人的自主选择,按美国人的说法,该归入《独立宣言》所讲的“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人不可剥夺。不过,这一方式似乎效果有限,否则“抵制日货”就不必隔一阵叫唤一次了。
第二种方式是政府禁止进口日货。“文革”时就是这样,市场上任何外国货都见不到。虽说缺吃少穿,买什么都要票,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人民也熬过来了。只是世贸组织对政府的经济行为有很多限制,现在这样做,不但日本反对,其他国家也会反对。
第三种方式,不但有效而且政府不必出面。这就是民间自发禁止买卖日货。
这一方式,上世纪30年代颇为流行。笔者未能躬逢其盛,幸好文学有反映,仍可窥见真相。比如,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这部小说在1959年还拍了同名电影。
学生抵制日货,警告林老板的女儿不得穿日本衣料上学,否则剥下来烧。林老板发牢骚:“哪一个人身上没有东洋货,却偏偏找定了我们家来生事!哪一家洋广货铺子里不是堆足了东洋货,偏是我的铺子犯法,一定要封存!”林老板花了400块钱贿赂“(国民)党部”,得以撕了商标当国货贱售。但年景不好,卖不出钱,最后铺子倒闭,林老板潜逃。借钱给他做生意的人来抢东西。其中有个张寡妇,混乱中丢了怀里的婴儿,她疯了。
茅盾并没有将林老板的遭遇完全归因于抵制日货,小说远比本篇短文能讲到的复杂,但一些基本环节还是通用的。
假设大学生李四的爸爸不叫李刚,没有门路,只得借了钱自主创业,“山寨”一批索尼产品卖卖。除了盗用品牌,他和日本其实没关系。但大家都叫“抵制日货”,他的店也不敢开了。三个月还不出利息,按贷款合同的通常条件,大庄家(如国有银行)可称李四“赖账”,有权要他连本带利一次还清。大庄家有人力,可以拿到清算的大头。在《林家铺子》里,就是“恒源庄毫不顾面子地派人来提取了当天营业总数的八成”。民间融资渠道复杂,那些凑份子的亲戚朋友最倒霉,他们往往血本无归。李四的爷爷会蚀掉“棺材本”;在《林家铺子》里,就是朱三阿太这样的孤苦妇道人家发疯似的反复说:“少了我的钱,我拼老命!”而民间并不理会破产法规(如果有的话),债主蜂拥而来抢东西。朱三阿太和张寡妇等还要被前来解决“群体事件”的警察驱赶。
美国人有句话:Al politics are local(所有政治都是当地利益之争)。鲁迅在《坟·杂忆》中讲得更直白:“或者要说,我们现在所要使人愤恨的是外敌,和国人不相干,无从受害。可是这转移是极容易的,虽曰国人,要借以泄愤的时候,只要给与一种特异的名称,即可放心剚刃。先前则有异端,妖人,奸党,逆徒等类名目,现在就可用国贼,汉奸,二毛子,洋狗或洋奴。”《林家铺子》则又往深里走了一步,茅盾写出了愤恨“转移”之后,一系列非愤恨者所能预料的间接后果。
向那些传信的作家们强烈推荐《林家铺子》。毕竟,市场比技术更能报复之类的宏大叙事,只有高瞻远瞩写社评的人才能讲;作家却可以描写市场波动里的底层挣扎。茅盾对笔下人物的生活是何等熟悉!读过之后,作家们下次争茅盾文学奖就有标尺了,不至于辱没了前辈的英名。
真想“抵制日货”者,不妨读读《环球时报》另一篇社评(《中国不会因海上摩擦笨重跌倒》,9月17日):“中国要想在本次冲突中‘不输’……中国民间对日本的抗议活动须有序进行,其间不发生日本人遭袭击、其财产遭损害的情况。”这样“抵制”,想来中国社会是可以承受的。
(作者为旅美学者)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22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