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道德?——与伦理的区分

(2010-11-02 14:05:16)
标签:

少儿

中国传统文化

伦理道德

认真思考

攀爬

杂谈

分类: 天下书屋

(1)问题的提出:

人为什么要做个好人?向下的堕落原比向上的攀爬容易,为什么要选择向上的攀爬?一个道德普遍沦丧的社会,个体在泥沙俱下的情况下是否要坚持道德?坚持什么样的道德?

 

一次大学的演讲结束后,一位大学生和我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他问我“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文化,我们中国人有道德。”的确,前面的文章我们探讨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但是我的问题是,哪个国家和民族是没有道德的?中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优劣性如何?中国人有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这种道德是否被持久的坚守了?不能坚守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当下值得认真思考的,且我们教育本应给出正面的回答,但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从不屑于思考和回答。我们自己读书,尝试着寻找一下答案。

 

 

(2)伦理与道德的混淆:

 

中国人把伦理和道德一起混谈,仿佛伦理就是道德,道德就是伦理,实际上西方社会对伦理和道德是有区分的,根据朱建民(民85)的观点:对「伦理」与「道德」二词的英文对等字分别是「ethics」及「morality」。不过,「ethics」是个多义字,它除了指某种规范系统之外,亦指对于这类规范的研究;就前一意义而言,可译为「伦理」,就后一意义来说,则应译为「伦理学」。「morality」一字较单纯,它仅指某种规范系统;相关的研究即称为「道德哲学」:「philosophy of morality」或「moral philosophy」严格说来,伦理学包含的范围要比道德哲学广。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

 

伦理和道德最大的不同是,伦理是一种客观化的社会行为规范的综合和统一,而道德则是一种人们主观上认可的社会行为规范。

 

中国文化不幸的一点是“以道德代宗教”,而实际上道德起不了宗教的作用,同样伦理与道德混淆,往往表现出来的是符合道德的不符合伦理,符合伦理的又不合道德。

 

道德呈现的是一种主观的实践理性和实践智慧,它提出一种理想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向善的和幸福的,即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行动,如何做人,履行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人应具有什么样的美德,这种指向带有理想的色彩,寻求的是人性的完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恶问题是道德观确立的主要内涵,而所有美好的品格与美德的确立都建立在人对“善”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离开了善恶的价值判断,道德本身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在伦理学学科领域内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善恶价值学说,一切客观化的伦理建构都是以价值的确立为前提的,人们首先要根据价值形态来规定哪些行为是规范的,来确立评价的准则,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

 

道德并非像庸俗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的那样只是具有阶级性,而不具有普遍存在的符合普遍人性的最高道德,用柏拉图的说法叫“至善”。

 

道德观的内容包括了人生观和价值观,西方社会将人生哲学问题和价值哲学问题归于了伦理学的探讨范围,成为了独立的学科领域,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的问题本身包含着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问题,是伦理学探讨的问题,需要人正确的觉解。

 

正确觉解的前提是人对于“善”的价值的正确认识,符合“至善”的价值观、伦理观和道德观才是正确的。离开了对善恶正邪的价值判断人类的一切行为规范必然失去价值根基。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价值善恶判断的问题,一个社会规范的伦理体系的建立都是以价值的确认为前提的。明确了善的价值,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唯有明确的对善与恶做出认定,才能形成适当的行为规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